田樸珺對話國際建筑師馬巖松 每一個作品都應該是新的探索
說到佛山這座城市,作為南海之濱,憑借海上絲綢之路的優勢,佛山從原來的工商業為主,變成了如今的制造業大市。有句話說:有家就有佛山制造,佛山作為中國的家電之都,可以說是承包了許多家庭的電器,而佛山這座小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制造業的重鎮。《共同說》節目田樸珺和國際建筑師馬巖松走進佛山,探訪古老的佛山古建筑文化。
始于“情懷”,精于“專業”。今年55歲的黃文錚是古建修繕的專家,從事古建筑修繕30年來,黃文錚主持和參與過嶺南地區100多處古建筑的修繕工程,包括祖廟、樂從陳氏大宗祠等,都是承載嶺南文化印記的重要載體。在他看來,“修繕,是為了讓古建筑延年益壽,不是返老還童。”
田樸珺和馬巖松一起來到了東華里,在這里見到了黃老師,黃文錚正在為東華里古建筑群的第三期修繕工程而忙碌。雖然已有擁有深厚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但黃文錚不會因此而放松。他認為,古建筑修繕是一種非常考驗精細化功力的工作,“修繕古建筑是修舊如舊,就像醫生為患者治病,不存在完全一致的‘病根’,針對不同建筑要采取個性化的方式‘對癥下藥’。”在人們看來,修繕古建、修復文物,是一件充滿詩意的工作,但對于從業者而言,付出的是日復一日的鉆研和堅守,是“繡花般的一針一線”的精細功夫,其間不僅要有藝術家的浪漫情懷,更要有嚴謹科學的工匠精神。
建筑界流傳著一句話:“30歲前成名是絕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馬巖松。”在大器晚成的建筑界,馬巖松絕對是一個特例。他在耶魯畢業后師從建筑大師扎哈·哈迪德,30歲就中標了加拿大地標建筑設計,用“夢露大廈”驚艷了世界,這是中國建筑師第一次中標海外標志性建筑。馬巖松認為,他做的工作跟黃老師是完全不一樣的,黃老師的工作太重要了,中國城市化進程非常快,破壞的傳統的東西那么多,哪怕采取一個極端的保護,都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策略,而他想走另一個極端,他想完全看不出跟傳統的表面上的聯系,但是內在,能從他的作品里有一種延伸,他們倆可能是兩個極端,這兩個極端在這個時代都有一種必要性。
人們常說,認識一座城最好的方式是穿行市井間,在市井煙火氣的熏陶中真正觸摸這座城的“肌理”。快子路是佛山十分有特色的一條街,尤以農歷新年前一個月最為熱鬧,這是佛山人口中“揮春街”之所在,快子路不長,大概只有三百米,街道也不寬,道路呈弓形。它兩側遍布騎樓,其中茂隆酒莊、莘葵里門樓和僑聯俱樂部等舊址都被列為歷史建筑。田樸珺馬巖松漫步在快子路,馬巖松坦言,被快子路這種日常的,甚至平庸的生活感動,非常真實。
要說馬巖松的建筑作品是否有規律可循,節目《共同說》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每一個作品都應該是一個新的探索,一個新的過程,你如果重復,像探險一樣的經歷就沒有了,他覺得建筑師通過作品不只是給自己找一個自由的空間,他還得把這種自由帶給用他建筑的人,也能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延伸,這樣的建筑是一個好建筑,所以這種非常大的時空肯定要在設計師的內心就有。
由一汽·奧迪獨家冠名《共同說》欄目,和奧迪旅行車家族一起,活出生命的遼闊,生命從無邊界,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大探險家。拋開建筑,自由的、充滿可能性的、有想象空間的人生才是遼闊的人生。騰訊視頻與九天云公司聯合制作的節目《共同說》大灣區篇已正式上線,12月15日起每周四、五中午12:00播出兩集,敬請觀看。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