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再度歸來,好作品值得反復鑒賞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之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長篇電視連續劇《太行之脊》重返熒屏,將于廣東衛視和深圳衛視播出。
該劇作為紀念建國7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獻禮片,由廣東廣播電視臺、深圳廣電集團、中視線傳媒集團、廣東廣視傳媒等聯合出品,知名導演張玉中執導。曾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播出時,上映首周即取得平均每集收視率1.12%的矚目成績,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前茅。
2022年值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大召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7周年之際,這部講述八路軍一二九師八年抗戰歷程的史詩級大劇將再度上映,重現那段充滿了青春與理想、斗志昂揚、激情燃燒的光輝歲月。
《太行之脊》,再展民族脊梁
從小在軍人氛圍濃厚的環境中長大,對革命題材有著濃厚興趣的制片人樊文彬曾談到,《太行之脊》的創作出發點是為回顧歷史,以史為鑒,從中獲取智慧和啟迪,同時也應該時刻牢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依仗其先進的機械化裝備在我國大陸實行殘忍的“三光”政策,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面對日軍的猛烈攻勢節節敗退。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改編后的八路軍一二九師臨危受命,在劣勢裝備的條件下東渡黃河,迎著日軍的兵鋒,直插敵后,取得了我國民族解放戰爭的一次重大勝利,一舉粉碎當時甚囂塵上的“唯武器論”和“日軍不可戰勝論”。
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一二九師在裝備奇缺、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經過艱苦奮戰,殲滅日偽軍達42萬余人,解放縣城80余座,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并在一一五師的配合下,成功創建晉冀魯豫解放區,是我國民族解放戰爭中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戰例。
而《太行之脊》正是以一二九師這段艱苦卓絕、蕩氣回腸的歷史事件為藍本,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在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做出生動詮釋。以“太行之脊”作為劇名,寓意太行之脊天下脊,中華民族的脊梁要像太行山一樣挺拔。
《太行之脊》,經住時間檢驗
經得起時間與品質雙重檢驗的影片,方能成就經典。上映以來,《太行之脊》敢自稱、也確被業界評為“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憑借的是“用敬畏的態度去真實還原歷史”的創作精神。
為做出“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制片人樊文彬對自己和團隊提出三點創作初衷,“一,偉人的豐功偉績令人震撼,不能胡編亂造;二,偉人的功勛不容褻瀆,劇本的字里行間都要嚴格把關;三,偉人的艱辛和堅毅要透過熒屏的方式展現出來,他們的光輝形象也不能有任何不實的瑕疵。”
為此,該劇于2014年起筆創作,歷經多次劇本修改,輾轉多省市拍攝,最終花費6年時間打磨出38集電視劇。為還原真實歷史,劇中鋪就大量戰爭細節,貫穿著八路軍和日軍大量的“對手戲”,通過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亙村、智算神頭嶺等經典戰例,將
講好中國故事,不做文化快餐是創作團隊一貫秉持的理念,在這樣的追求下,《太行之脊》憑借過硬品質受到業界的一致好評,自上映以來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始終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前茅,經受住了時間對好作品的檢驗。
《太行之脊》,無愧經典美譽
如何傳遞正確的歷史觀、創作觀,平衡藝術想象和歷史真實的雙重追求一直都是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難點,《太行之脊》展示了經典的敘述范本。
《太行之脊》將宏大命題與個性化敘事相結合,在重大的革命歷史進程中注入真實人物的悲喜命運,用主人公的個人選擇體現歷史的發展趨勢。在《太行之脊》中,革命領袖與普通人并重,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彼此依存,人性、人情的豐富飽滿使這段嚴肅歷史從書本中走出來,變得具體深刻、鮮活動人。
首輪播映期間,劇中的多元看點成了吸引觀眾的一大法寶。在這部劇里,歷史的呈現沒有簡單化、概念化,而是通過或大或小的矛盾、糾葛,真實還原出歷史本身的復雜性。該劇沒有弱化日本敵軍當時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回避戰斗中的殘酷與犧牲,盡可能真誠地再現了那段有血有淚的抗戰史;同時又充分調動了愛情、諜戰等觀賞性較強的故事情節,增加豐富細膩的對手戲,加大角色之間的沖突,深入刻畫了當時人們的內心世界,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感。光明日報評價該劇“在以往抗戰題材作品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有所創新,沒有止步于歷史事件本身,而將筆觸深入到歷史之根、民族之魂。”
經典歷史題材劇不僅是我們追溯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的生動教材,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太行之脊》對歷史的經典刻畫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再度上映更是驗證了優秀的作品值得反復鑒賞,相信這一次也一定能帶給更多觀眾思想上的啟迪和精神上的振奮。據悉,中視線傳媒集團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其它精彩大劇,品質一如既往的精良,將在不久后與觀眾見面,讓我們拭目以待,共享一場新的視聽饗宴。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