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出版人:尋找“未來的寫作者”
傅興文
涂涂
春日正是讀書時。在紙質(zhì)書被唱衰的喧囂時代,獨立出版卻在靜待知心人的邂逅。與崛起于千禧年前后、如今已形成成熟商業(yè)模式、并謀求資本運作的大型民營圖書公司相比,獨立出版還“很窮,但很有意思”。他們“用愛發(fā)電”、孤勇前行,努力追求做成功的出版同時,更要把出版這件事做成功。
作為一家獨立出版公司,樂府文化自2016年成立以來,相繼出版了《中國故事》《詩人十四個》《秋園》等廣受好評的書籍。從一年只出一本書,逐漸發(fā)展到了一年能出80多本。
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樂府創(chuàng)始人涂涂說,“獨立出版人更樂意帶來更多的思想、文化資源,并替這一小塊新的發(fā)現(xiàn)找到生存空間”。而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挫折難以避免。最難熬的時候,涂涂本人拿不到一分錢工資,公司瀕臨崩潰,但他對書的“貪婪”從未停止。
要找到“未來的寫作者”
樂府文化出版的每一本書,扉頁上都寫著這樣一句話,“心里滿了,便從口中溢出”。
這是埃塞俄比亞一句古老的諺語,涂涂表示,樂府想表達的,是“一種充盈的感覺”,作家心里是充盈的,才能寫出一本書,才能傳遞給世界。
獨立出版至今,樂府推出了《秋園》《與病對話》《詩人十四個》《在雪山和雪山之間》《每個晚上我都在辦畫展》等多位新人作家的處女作。涂涂坦言,樂府并非想要做成“處女作”品牌,而是要找到“未來的寫作者”。
“樂府文化出版的書不應該被分類,每一本書都有獨立的生命。我們的主體核心是尋找優(yōu)秀的寫作。如果不談文學、不談理想,只談市場,也要找到這些新的、優(yōu)秀的寫作者,他們會進入未來的閱讀版圖,他們是面向未來的”,涂涂說。
挖掘新人作家,并將出版想法落地成型,并非一件易事。涂涂講到他“忽悠”新人作家阿龍寫書的故事。
“兩年前,很多朋友都跟我提起過阿龍。我去找到他,他真的畫得很好,我說我們可以做本書。他說,我畫的這么差”,沒有答應。幾個月后,涂涂來到阿龍家,又一次被趕走,“他說,我畫的這個東西怎么可能做書呢?”涂涂沒有放棄,又過了半年,涂涂第三次在街上遇到阿龍,“我又提到做書,他告訴我他在公眾號上發(fā)表了一封給爸爸的信”,涂涂認識到,這封信已經(jīng)是一本書的雛形,“它既是一種在大理的生活,也是對人間的記錄和觀察”,阿龍終于被說通。
最后,書名敲定為《每個晚上我都在辦畫展》,樂府尋找了新銳設(shè)計師苗倩合作,整體做成了系帶速寫本,攤開裱殼,恰好組成一個完整的畫框,每一頁都被裝裱。書籍出版后,被評為“2021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豆瓣評分8.0。
為了出版心目中的那些好書,涂涂“跑了很多地方”,與作者們建立起了珍貴的友誼。《但是還有書籍2》記錄了涂涂探訪的腳步:去大理,請在梅里雪山白馬山腳下和藏民一起生活了近20年的喬陽寫書;去伙山農(nóng)民畫社,拜訪畫畫的老奶奶們;去長沙,請繪本藝術(shù)家菜皋拿出沉淀多年的經(jīng)折裝繪本;去山東,找到民間文學搜集家董均倫和江源夫婦的后人,重新出版齊魯大地上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去江蘇揚州、山東濟南、廣東東莞……尋找故事、傾聽故事。
在很多編輯工作可以線上完成的當下,涂涂認為,編輯見到作者,古老,但很重要,“以前做書就是這個樣子的,能見到人才能建立基本的信任和關(guān)系,如果我與作者相對深刻的關(guān)系不能建立,我就不知道怎樣把這個關(guān)系傳遞給讀者”。
1萬塊錢的謊言
樂府文化曾經(jīng)歷過一段異常艱難的日子。
2018年,頂著巨大的經(jīng)營壓力,涂涂與全科醫(yī)生胡冰霜簽下了《與病對話:全科醫(yī)生手記》,一部融合科普性與趣味性、兼具心理學與哲學意味的醫(yī)學散文。當時書稿還在編輯之中,涂涂到胡冰霜家里拜訪,與她匯報進度。
“如果想從你這買一些樣書應該怎么買呢?”商談之中,胡冰霜突然向涂涂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涂涂有點懵,不明白為什么胡老師自己是作家,還要買樣書。
“我有一個學生聽說我要出書了,想拿1萬塊錢先買500本書”,胡冰霜解釋道。
涂涂知道,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當時我們非常困難,但我從來沒跟胡老師說過。她是心理學家,她太聰明了,意識到了我的困難,立刻臨時編了個謊言。我當時也聽出來了,她就是想給我1萬塊錢,讓我喘口氣”。
謊言沒有被戳破,涂涂接受了這1萬塊錢,雖然這筆錢還不夠補貼員工的工資,但作者與出版人惺惺相惜的情誼,“會讓你覺得是一種力量和慰藉”,熬下去,趕快把書做出來。
那是涂涂創(chuàng)辦樂府文化的第二年。2016年,涂涂辭去了《新京報·書評周刊》主編的職位,與8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湊了100萬出來,開啟了獨立出版的實驗。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很簡單,想做喜歡的書,就去做。
100萬很快就花沒了,不但沒有掙到錢,還賠得厲害。
第一年,樂府只出了一本書,《寂然的狂喜》,一本葉芝詩集的版畫。第二年,樂府也只出了一本書,《中國故事》,一本民間文學。兩本書的銷量并不算差,《寂然的狂喜》賣出了將近28000本,但一年一本的速度遠遠不夠拿回成本,樂府文化迎來了巨大的資金困境。
只有兩個編輯的團隊,“沒有辦法發(fā)工資了”,作為一個沒有競爭力的新公司,在待遇方面不能克扣過多,還是要比同行“稍微高一點點”,于是涂涂選擇了“控制自己”。他經(jīng)歷了一段沒法拿工資的生活,實在周轉(zhuǎn)不開,就從自己的銀行卡里再借幾十萬,放到公司里面,“再扛幾個月”。終于慢慢熬到2018年,一個新的合作伙伴加入,“這口氣才轉(zhuǎn)過來”。
任性和“貪婪”
涂涂是任性的,他常用“貪婪”描述自己,的確如此,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涂涂從未停止大量簽書的腳步。
每簽下一本書,版權(quán)預付的價格由10萬到100萬不等。涂涂透露,只出了兩本書的前兩年,他實際一共簽下了40多本書,“我特別喜歡我簽下的書”。簽得多,就都要齊頭并進,出書的速度自然非常慢。手頭大部分在做的書,認知度都不高,對市場來說都是冒險的,“那個時候我相信它們都是潛在的主流,我需要把故事講好”。
簽下《與病對話》之前,涂涂曾咨詢過朋友和編輯們的意見,“他們都說這書不怎么樣,我說不對,這書寫得可好了。他們讓我講理由,我也講不出來。但我就想試試,已經(jīng)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東西就是擋不住的”。
合作的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也不看好《與病對話》,新人寫的,又是醫(yī)學,所有的點都是減分項。涂涂不愿放棄,“我們印5000本好不好?”結(jié)果5000本賣得非常快,到2019年底,書印到了快2萬本,涂涂兌現(xiàn)了與胡冰霜“1萬塊錢謊言”的承諾,給她寄了500本書。
同樣成功的還有《秋園》,作者楊本芬在晚年拿起筆回首往事,記錄下了自己的母親秋園悲慘而堅韌的一生,書寫了他們一家人如水中浮木般掙扎求生的故事。豆瓣網(wǎng)友評價,“這書比你想象的小,比你估計的沉”。
《秋園》是2009年就已經(jīng)更新在天涯論壇的書稿,沉寂了10年后被涂涂發(fā)現(xiàn)。不去管這是否是一位80歲老奶奶的處女作,不去管此前該書稿一直被其他出版社拒絕,也不管出版社在2020年又一次花光了積蓄,“只讀了一章,我就決定必須出版《秋園》”“《秋園》不是歷史,而是文學”。這一次,《秋園》大獲成功,樂府又一次度過了虧空危機。2022年,楊本芬的《我本芬芳》《浮木》相繼出版。
“這完全是出于直覺的判斷,我也不知道對不對”,涂涂相信直覺是一種天賦,是核心競爭力,如果不具備其他條件,那就“信賴它”。
也并非每次任性都有結(jié)果,但涂涂偏偏有一股“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勁兒。
2018年,樂府文化出版了《六:一個日本人在大理的耕食與愛情》,團隊花了很多心力宣傳,結(jié)果作者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了,書沒賣多少。涂涂很不服氣,他決定今年把書名改為《種子落在土》再做一次,“我覺得這個書就是好,我還能再試試”。
等待或許等不到
涂涂認為,一本好書需要等待,等待書號、等待市場、等待運氣,或許等得到,或許等不到。
2017年,樂府出版的第二本書《中國故事》,剛剛發(fā)行的時候賣到了3萬冊。去年出了新版,3冊算一套,最后賣了20多萬冊,“它的體量相差非常大,中間經(jīng)過了4年的積累和發(fā)酵,但你需要有4年的時間等到它才行”。
“獨立出版的風險就在于,你等不到那一天,就垮了”,涂涂感慨,接受不確定性是獨立出版的必然。
而另一個困擾獨立出版行業(yè)多年的難題,是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生存的平衡。涂涂在6年后終于摸清了答案,浪漫可以,但必須考慮賺錢。
樂府創(chuàng)辦最初,編輯團隊的管理松散而粗放,涂涂不會對編輯做要求,他認為,“編輯是自由的,才能做出自由的書”,但這個想法有點過于“浪漫主義”,效率很低,甚至很多進度常因為涂涂一人下不了決定而卡住幾個月。2020年后,樂府團隊擴大到了20個人,浪漫不堪重負。涂涂試圖重新尋找自由與效率的平衡,“加了一個管理層級”,做書的任務有了更加精細化的節(jié)點推動,“什么時間該進行到什么環(huán)節(jié),都規(guī)劃得很清楚,我也會被推動”。因為效率提升,2022年計劃的70多本書,“現(xiàn)在看來問題不會特別大”。
事實上,樂府文化直到去年才實現(xiàn)盈虧平衡。涂涂指出,創(chuàng)業(yè)6年來陸續(xù)投入的四五百萬,“到現(xiàn)在為止也沒掙出來”,只不過按照現(xiàn)在的走勢,可以慢慢賺錢了,“書賣掉了,被讀了,被討論了,你做這件事的意義才實現(xiàn)了”。
對話
想做獨立出版
必然要學會接受不確定和失敗
獨立出版人、作家傅興文2010年創(chuàng)辦了“文鉆”圖書,相繼出版了韓浩月《時間的陀螺》、張抗抗《回憶找到我》等100多本書籍,今年自己出版了《山頂上的金字塔》一書。既是出書人,又是寫書人,讓他對獨立出版有了更深的理解。就獨立出版的相關(guān)話題,本報對話傅興文和涂涂。
北青報:什么是獨立出版?獨立出版和國有/民營出版社有什么區(qū)別?
涂涂:獨立出版的流程從編輯發(fā)現(xiàn)選題,到與作者簽約,三審三校,設(shè)計發(fā)稿,和大型出版社一樣,只是我們做完了,出版社再審校一次,最后傳播營銷。
和大出版社相比,獨立出版人更樂意帶來更多的文化資源,并替這一小塊新的發(fā)現(xiàn)找到生存空間。熱情與風險并存。
傅興文:獨立出版,我們也叫作家經(jīng)紀人,相當于作家和出版社之間的橋梁,流程和常規(guī)出版無異。大型出版社每年要出很多書,沒辦法對每一本都用心去推。與獨立出版人合作,作家可以集中精力專心創(chuàng)作,獨立出版人會盡最大努力把一本書運作好,可以做得很精。同一本書,可以嘗試推給多家出版社,給一些書、一些不知名作者更多出版的機會。
北青報:如何能夠開始獨立出版?
涂涂:理論上你有想做的就可以去做了,第一你認為這個書是好的,第二它賣的能養(yǎng)活你,這個判斷力需要積累,這是最根本的。其次要有資金、合作的出版社、一定的發(fā)行能力,也要做好堅強的心理準備,一開始你是要虧錢的。
傅興文:一開始你應該在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做過,有編輯或選題策劃經(jīng)驗,對出版投資的各個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北青報:都說獨立出版的前提是不唯錢,但這也特別不現(xiàn)實,如何平衡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生存、盈利也是獨立出版一直面臨的問題,如今您找到答案了嗎?
涂涂:如果你把獨立出版理解成是一個游戲,它就不需要掙錢,但如果你把它做成一個事業(yè),就必須要掙錢。掙錢不僅僅是為了掙錢,也是為了做書,為了把書里的價值觀傳遞出去。把書做好,把故事講好,還要掙到錢,這兩者是并行的,掙到錢是一個證明。
傅興文:想要平衡理想與現(xiàn)實,一方面要靠自己走上一條穩(wěn)定的道路。我們做了這么多年之后,因為出了一些長銷書,每年有穩(wěn)定的銷量,就有了穩(wěn)定的收益。在這基礎(chǔ)上,每年再推出一些新書,這樣就走上了一個比較正常的軌道。另一方面,也需要讀者愛讀書、支持圖書。
北青報:怎么看待目前的獨立出版行業(yè)?獨立出版這個群體的狀況如何?
涂涂:都在努力地活著,像一頁、鑄刻,我覺得還蠻不錯的,像行思變新行思,遇到了挫折,但依然對書的癡心不改。可能大家的方式不一樣,但我們呈現(xiàn)了多樣化的活力。
傅興文:想做獨立出版必然要學會接受不確定和失敗。10年前,我接受過一次針對獨立出版工作室的訪談,當時有幾十家小工作室,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慢慢就不存在了,他們轉(zhuǎn)行或是被淘汰了。
一些小的獨立出版人確實比較困難,市場沒那么景氣,我非常理解那些獨立出版人,他們知道這個書可能賣不了多少,可能會賠錢,但他們覺得有出版價值,還是會做,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
北青報:獨立出版的意義是什么?給您帶來了什么影響?
涂涂:樂府文化是我和同事們建立起來的一個小小的共同體,我們確實創(chuàng)造了價值。這幾年,更幸福了。
傅興文:獨立出版的意義在于更敢做,更想嘗試新的東西,做多元的選題。于我而言,我更有自由讀書寫作,追求自己的文學夢,也更幸福了。
問:未來有什么出書計劃?
涂涂:2022年我們計劃出70多本書。我剛剛簽了一本書,讀書稿的時候我和編輯哭了很多次,名字叫《夜奔》,有70多萬字,是我們目前為止最厚的一本書。我覺得它是一部家族、民族的史詩,書里有非常強的力量,也是一部處女作,應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版。
傅興文:我還在等待好的書稿,有一些作者投稿,但很多作品要真正寫好還是有難度的,只能遺憾地放棄。
北青報:還有哪些您喜歡的獨立出版人或機構(gòu)推薦?
涂涂:我最喜歡的是文瑾,但它不算一個獨立出版公司,是半獨立性。小的獨立出版我欣賞紙上造物,我不知道他會不會成功,但他的書很好。
傅興文:樂府文化,還有讀庫的老六張立憲,我把他視為榜樣。
文/本報記者張恩杰實習生李彤
統(tǒng)籌/劉江華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