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那片海》高燃收官 演員肖戰的“鄉愁”與夢想
近日,在各大平臺引發熱議的現象級爆劇《夢中的那片海》圓滿收官。
作為央視首播、東方衛視、北京衛視跟播、騰訊視頻線上播出的一部年代劇,《夢中的那片海》不僅首輪收視破2,也是騰訊視頻2023年首部且唯一一部熱度破3萬、進入“爆款俱樂部”的劇集,以肖春生為首的多個角色微信指數破億。由肖戰 飾演的肖春生一角更連續多日稱霸微博、V榜、貓眼、騰訊等各大榜單的角色榜單首位。
同時,該劇也是今年來首部“臺、網、口碑三爆”的年代劇作品,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手法,以娓娓道來的青春懷舊吸引廣大觀眾,并向觀眾展示了一種打開年代爆劇的“新方式”。
輕命運,重選擇,不忘初心勵志拼搏
《夢中的那片海》以20世紀70年代末為背景,講述了肖春生等一批由什剎海中走出來的年輕人,經歷高考、參軍、從商等一系列人生遭遇,最終成為改革開放時代大潮中的弄潮兒的故事。有別于過往年代劇由歷史所賦予的沉重基調,《夢中的那片海》另辟蹊徑,選擇用年輕化的視角、相對明快的筆觸,全景式、快節奏地鋪開了這樣一群人的人生際遇,描繪出屬于他們的青春繪卷。
該劇在描寫這些個體在時代浪潮面前錯綜復雜的命運時,并非單純地刻畫命運的苦難與沉重,反而是將更多鏡頭聚焦于個體在當下作出的“主動選擇”,讓觀眾看到個體在命運推動下,因為自我清醒狀態下的“主動選擇”而呈現出的截然不同的結果,并由此讓觀眾再次體會到“不忘初心”的艱難與可貴。
這份清醒又積極的認知,伴隨角色的選擇與成長貫穿始終,并通過突出了個體在時代變遷中的勵志與拼搏,為全劇注入了正能量內核。
跨越時代語境、提煉青春共性
年代劇如何既能讓與劇中角色同齡的父母輩共情,又能引起今天時代年輕人的共鳴?
雖然角色出生于50年代,但那份追逐夢想的赤誠之心、屬于青春的蓬勃朝氣,卻在每個時代的年輕人身上都閃閃發光。盡管這些角色被放置在特定時代的語境中,但因人設“與時俱進”、符合當代觀眾的邏輯體系和審美取向,因而達成了今天年輕人的情感認同。雖然是年代劇,《夢中的那片海》沒有局限于“京味”年代劇常見的家庭敘事,轉而走向了更廣闊的家國敘事。為年輕觀眾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感知時代變遷、體驗父輩命運的“旁觀”機會,更實實在在地關聯和觸動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感。劇中金句頻出,被頻繁引用的一句莫過于劇中角色錢阿毛勸解主角肖春生面臨不公時所說:“月亮沒有錯,錯的是不能容忍他發亮的人。”
一個平凡人的理想主義
作為承載著全劇主旨的核心人物,男主角肖春生形象的成功塑造,奠定了《夢中的那片海》成功的基石。
帶著從父輩那里繼承的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報效祖國”,肖春生的人生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遭遇過各種各樣的“不公”、危險和背叛,貫徹始終的正義善良、樂觀開朗,遇到生死考驗舍己為人,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和英雄俠義氣質的角色。即使經歷世情瞬息萬變,卻絕不服輸、不改初心,一路成長蛻變,最終峰回路轉,收獲了愛情、家庭、事業都圓滿的人生。
作為劇中串起故事主線的男主肖春生的扮演者,青年演員肖戰也是首次挑戰這樣一個有長時間跨度劇情的角色。他從青年肖春生演到事業有成的中年肖春生,年齡感不單是靠妝發,更依靠演員本人控制面部肌肉走向,和舉手投足間動作的改變。少年人、青年人、中年人,神態是不一樣的。少年肖春生的眼里透著藏不住的清澈、單純、明媚,他的眼睛,是亮晶晶的;而經歷了生活的拷打、取得了人生的成功之后,他的眼神則明顯變得沉穩、自信、氣勢內斂了——那是飽經歲月洗禮,見慣人世滄桑的眼神。
入伍姐姐送站時,肖春生意氣風發,身形筆直挺拔,目光里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退伍姐姐接站時,他坐在輪椅上,身形佝僂,眼神閃躲,完全沒了精氣神。而從上火車到回到家,一系列密集的哭戲里,又有著重重疊疊、含義豐富的層次感。
夢是故鄉,是奔赴理想的原點,也是鄉愁
關于《夢中的那片海》,肖戰有自己的理解。他說,肖春生的夢就是北京,這是骨子里的一種鄉愁。為什么這部劇讓這么多人共鳴,就是肖春生無論走得再遠,他追逐的理想,都是他的父親,和故鄉北京所賦予的。《夢中的那片海》是一個對未來憧憬和希望的夢。可能大家會為夢想奔赴不同的地方,可能會分道揚鑣,也許未來的某天還能夠重逢。但回頭再看,這個夢開始的地方,會有新的感觸。這是一種全然不同的“京味”的呈現,也是一種年代劇的全新詮釋。
正如肖春生在劇里說:“人生可不只這一片什剎海,外面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咱!”對于演員肖戰而言:“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給他讓步。”《夢中的那片海》在央視的首播剛剛結束,但是這場青春與熱血的夢一直未完待續。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