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讀懂這幾點,就能品出《霞光》的高級感
只需讀懂這幾點,就能品出《霞光》的高級感
最近,正在央八熱播的《霞光》不知道小伙伴們是否看過。這部劇由創作過《暗紅1936》《冷箭》等作品的郝巖編劇,著名導演毛衛寧執導,佟麗婭 領銜主演,還有劉威 、丁嘉麗 等老戲骨加盟,可謂是陣容強大。該劇以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背景,講述了以高大霞為首的一群革命者,在“特殊解放區”大連為粉碎敵特份子陰謀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
和以往的諜戰劇不同,《霞光》雖然也涉及到了我黨與國民黨特務的斗爭,但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諜戰劇,準確來說應該是“生活反特劇”,用1945-1949年發生在“特殊解放區”大連的真實歷史事件做串聯,生活化地呈現人民群眾、共產黨員與敵人的斗爭,并不只是單純地呈現敵我雙方的明爭暗斗,抓特務、抓臥底。
除了類型上獨特性,《霞光》在風格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用偏喜劇的風格來講述革命往事。有的網友被承包了所有笑點,直言《霞光》是解壓神劇;但也有網友不太買賬,認為劇作有些鬧騰。
其實,剛開始看劇的時候,小編也有同樣的困惑。正劇為啥可以走喜劇風?高大霞為啥可以這么“沒心沒肺”,明明手拿著重要的檔案,竟然還不管不顧地去買香腸;而我黨的特派員傅家莊同志似乎也不夠精明,為了一塊手表差點錯過火車,包括敵特分子麻蘇蘇的“豬隊友”甄精細,直接在火車上把下了藥的格瓦斯一飲而盡。但越往后看越發現,《霞光》根本不是什么搞笑風,這些小人物依然是妥妥的悲劇內核啊!
先說說為什么可以有喜感。這就需要先科普一個知識點:什么是“特殊解放區”。
“特殊解放區”,顧名思義,既是解放區又有一定的特殊性。1945年8月14日,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有關協定,旅順口和大連的行政權屬于中國,但在對日和約簽訂之前,由蘇軍實行軍事管制,任何其他方軍隊不得進入。
當時的蘇聯政府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支持的,但由于受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限制,為避免外交影響,不授美蔣以柄,故我黨采取了暫不公開掛牌的策略,這樣既便于同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又不影響我黨放手開展工作。實際上,大連從被蘇軍解放后不久,就已經形成蘇軍控制的、由我黨領導的解放區了。所以,當時的大連我方其實處于強勢地位,真正需要隱藏的是敵方勢力。
這樣的背景也就使得敵我身份基本處于明面之上,我方同志根本不需要隱藏身份,可以直接開展特務抓捕行動。也正因此,戲劇性的成分喜劇性的元素、“貓捉老鼠”式的關系出現了:一面是彪憨直勇的高大霞,一面是心懷不軌卻又得四處躲藏的特務,。尤其是劇中的頭號反派方若愚,既要搞破壞,又因為高大霞的不斷指認而不敢傷其性命,甚至還得保護她以免自己的特務身份被坐實。一個在不停地追,一個不得不不停地躲,這種你來我往的人物關系,自然而然地生發了一個又一個包袱,喜感隨之而出。
再來說說人物。
《霞光》作為一部“生活反特劇”,生活化地展現歷史描寫人物是該劇的核心。雖然高大霞、方若愚、麻蘇蘇、甄精細、劉曼麗等人總給人一種嘻嘻哈哈馬馬虎虎插科打諢的搞笑感,比如劉曼麗看見帥哥兩眼放光,高大霞直接烹煮了藏有情報的紅腸,但這些人物的背后,都暗含著悲情色彩,只有讀懂這些,才能理解《霞光》想要傳達的深層內涵。
比如高大霞。作為一個大字不識幾個女英雄,她的大大咧咧、樂天派都是她的“保護色”。因為放火團遭到破壞,她逃到牡丹江潛伏三年,直到大連解放才返回了故鄉。沒人知道她在牡丹江潛伏期間經歷過什么,只知道她為革命交付了自己的青春,直到31歲都還是孤家寡人,變成了妥妥的大齡剩女。然而,因為敵人的破壞,丟失檔案的她開始被組織懷疑,那種委屈和悲傷還無法訴說只能自己承受,除了痛苦更多的是飄搖無依的無力感,這才使得她的抗爭、堅定信仰的一腔孤勇更顯可貴。
再比如劇中最出彩的反派角色之一方若愚。他是國民黨的忠實追隨者,卻絕非一個世俗意義上十惡不赦的“壞人”。和終極boss“老姨”不同,方若愚是一個有著不同政治立場的清醒者,對人民對百姓他始終心懷仁慈,甚至對“老姨”要和日本人合作持堅決抗拒態度。
但在時代的洪流中,方若愚被裹挾于其中進退兩難。他忠于黨國,但他的組長卻因為缺少經費騙走了方若愚的女兒拿去賣錢換經費,以至于老婆在悲憤中自殺。他與高大霞雖針鋒相對,但也在日軍侵略階段拼命保護過高大霞一家人的生命。他的人性與良知讓他在困境中不斷掙扎,劇作對人物命運的深思也呼之欲出。
有笑有淚還有“知識點”,《霞光》入坑不虧,繼續追劇,更多驚喜等著你~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