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岳麓書院》正在熱播 湖南衛視青春表達范式實力破圈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而一座岳麓書院,則是近千年湖湘文化的縮影。作為湖南的文化圣地,岳麓書院涌現了王夫之、曾國藩、左宗棠等一大批影響近現代的歷史人物。如今,湖南衛視730黃金檔播出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岳麓書院》,讓這座古老書院重現千年歲月,奔涌不息的湖湘文脈如春風化雨浸潤人心,又如長河浩蕩洗禮文明。
道南正脈 岳麓書院文明化育的壯闊畫卷
岳麓書院在今天社會大眾心中可能更多就是一座古建筑、一處歷史旅游景點。觀眾了解岳麓書院,往往局限于專家研究之書、名宿對話之文、記者宣傳之端,以及來來往往的游人鏡頭,感受書院千年精美的吉光片羽。但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副研究員、紀錄片《岳麓書院》學術撰稿鄭明星看來,紀錄片《岳麓書院》讓不同的人看到不同層次、不同功用。
紀錄片《岳麓書院》是一場中式美學的視聽盛宴。徐徐緩緩的敘述畫面如一幅緩緩拉開的古畫,古韻悠長中展現書院千年歷史的莊嚴和典雅,有限的影像畫面中那些意象化的鏡頭語言,帶出有余韻、有留白的呈現方式。二僧在亂世中為讀書人開辟清凈之地,如一葉不系之舟無根無定;王夫之在天崩地裂的動蕩爭亂中,家國理想抱負無處施展,漫漫長夜里湘水江畔孤火獨明,像極了此后半生他“孤心一片”,與經典史籍相伴,為六經開生面……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畫面,帶給觀眾美學享受之余是更多回味、思考的空間。
往深處走, 紀錄片《岳麓書院》是一條賡續不絕的綿長氣脈。第一集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張栻,第二集張元忭,第三集吳道行、王船山,再到后面幾集將會出現的郭嵩燾、王先謙、曾國藩、楊昌濟、毛澤東等等,歷經無數先賢志士的傳承與發揚光大,湖湘文化日漸博大精深、多姿多彩,觀眾跟著紀錄片的視角見證著岳麓書院文化傳承、人才培養、思想研究的成功,也照鑒著成千上萬的湖湘赤子敢為人先、才堪大用、肩擔重任的社會責任與家國情懷。彼時再看岳麓書院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觀眾更懂得了文明流淌在民族的血脈里,從未被擊垮,而是被一代代的人續寫和傳承。岳麓書院文明化育的壯闊畫卷,也是中華文明的弦歌不絕。
探索青春表達范式 湖南衛視內容破圈
早前通過看片會,紀錄片《岳麓書院》就引發了學術界熱議,張豈之、樓宇烈、陳來、祝勇、汪暉、楊念群、唐浩明、郭齊勇、朱漢民、陳仁仁、鄧洪波、阿越等跨世代專家學者以不同形式,對這部紀錄片給予了高度評價并鼎力推薦。
明清史學者、獨立書評人向敬之傾情筆墨,寫下《微觀岳麓書院的宏大格局》一文并點贊:“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部開創性、史詩性、藝術性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感受其融貫古今的高度、縱深敘事的深度、貫通人文的厚度,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解析‘岳麓書院’的前身今世,了解其藏書、教育、祭祀、學田背后的歷史情感,觸摸其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思想溫度,更能發現其致知載物、博文約禮、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中和魅力。”
除了專家學者的高口碑,在宣推層面,湖南衛視也在積極尋求與年輕群體形成情感共振,探索為年輕群體所喜愛的青春表達范式,實現紀錄片更廣維度的破圈。包括曾國藩后人及故居管委會,均紛紛發朋友圈為播出造勢。
同時,線上通過年輕化、精品化的內容表達,塑造中國文化認同感。在社交媒體上設置多個討論點,讓紀錄片走入到觀眾之中,話題#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 #王陽明到底有多軸#等話題激發觀眾熱議,引導觀眾在正能量討論中增強文化自信;融合受年輕人喜愛的傳播內容,多元的內容表達方式實現紀錄片語態的創新。線下通過中秋賞岳、祭孔大典等事件,邀請觀眾共同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借助新技術新方式,湖南衛視不斷尋找著岳麓書院IP與觀眾之間的聯結點,激發著觀眾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吸引觀眾進入到磅礴的書院歷史長河中,也喚醒著更多年輕人對于岳麓書院的關注和熱愛。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