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節論壇暢想光影未來 “三駕馬車”堅持打造中國故事助力產業發展
9月22日,由中國電影博物館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承辦的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恰是百年風華·慶祝建黨百年電影”為主題,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秘書長王杰群,中國電影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陳玲,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中國電影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傅若清出席并致辭。著名導演、監制黃建新攜由中宣部電影局、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拍攝,由騰訊影業、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中影股份、華夏電影、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出品的電影《1921》受邀出席,與行業代表展開對話,致敬老一輩電影人的卓越功績,同時也鼓勵新時代創作者開闊視野,帶著新思想、新內容,投身中國電影產業發展。
黃建新:中國主流電影需要符合中國主流價值,表現民族的基本心態和向往
《1921》導演、監制黃建新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通過電影去回望百年黨史,呈現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傳遞砥礪奮進的品格,實現中國電影強國夢的歷程,是時代給予中國電影人的歷史使命和現實責任。而正如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電影局局長王杰群在致辭中提到:“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奮力邁進的歷史性跨越中,既要憶往昔,更要看今朝,展未來。”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的主流電影到底該怎么做到作品精深、藝術精良、制作精湛,同時又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呢?
論壇上,幾位電影創作者紛紛圍繞各自參與出品和制作的相關作品暢談看法和創作體會。其中《1921》導演、監制黃建新表示首先是要熱愛電影,堅守崗位。回望中國電影發展,經歷過輝煌,也有過低潮,起起落落,但始終不乏全情投入的電影人。其次,任何一個國家由于自身的文化、政治、經濟背景,電影都會服務于這個國家的主流價值。中國主流電影需要符合中國主流價值觀,要表現和頌揚我們民族的基本心態和向往,這是人類文化的共同需求。電影這種敘事,是一個感性而非理性的的過程,通過人的沖突、復雜情感,傳遞并給予觀眾力量。
因此,在這類作品中,創作者需要找到這種特別的力量去貼近觀眾。黃建新導演談到,在《1921》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不斷尋找能夠將“建黨”這樣的重大歷史時刻拍出青春感,拍得接地氣,讓年輕一代能跨越百年時光與革命先輩們有所共鳴。而在具體操作上,《1921》講究對歷史的尊重,對史料的考究嚴謹、準確和真實,做到“大事不虛”;在此基礎之上,發揮電影作為影像和光影的藝術特點,在藝術手法創新,用更多元的表達形式讓當下更多年輕人產生共鳴,做好“小事不拘”。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影片,《1921》以中國共產黨百年前在革命發源地上海誕生的進程為故事核心,有著“不忘初心”“薪火相傳”的意義。自7月1日全國公映至今,票房已突破5億,位列2021年歷史題材影片票房之首,并獲黨史專家評價“如教科書般展現中國共產黨誕生完整歷程”。
“三駕馬車“堅持打造中國好故事 期望為建設文化強國“添磚加瓦”
《1921》是騰訊影業六大文化系列之首“時代旋律系列”的重要作品,同時也是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組成的“三駕馬車”攜手打造的首部主旋律電影。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曾表示:“用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致敬時代,展現中國人的孜孜不倦,追求美好生活,一直是‘三駕馬車’堅持的創作理念。“
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刻轉型,文化產業等也將面臨新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電影行業除了堅持打造中國好故事的創作理念,重視內容本身的質量外,也需要積極尋求與金融投資界的深度合作,在制作與發行等方面推陳出新,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在22日舉行的“中國電影投融資峰會”上,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CEO李寧作為嘉賓之一,結合“三駕馬車“的實操案例進行了分享。
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CEO 李寧
李寧表示,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形成“三駕馬車”后,在內容開發、項目研發、發行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形成互補,合力把電影項目分布在各個重要的檔期。比如今年春節檔的《你好,李煥英》、七一檔慶祝建黨百年的《1921》、暑期檔《怒火·重案》以及年末賀歲檔《李茂換太子》等,“三駕馬車”正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參與到不同類型、題材的電影項目中。
他同時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中國電影行業更需要提振信心,也需要優質資本的保駕護航。在這個過程中,“三駕馬車”未來希望能和更多志同道合的行業伙伴一起,通過打造弘揚價值觀的主旋律作品,以及注重貼近生活、能夠和用戶形成情感共鳴的喜劇,從而吸引更多人進入影院,為我們的產業復蘇以及“文化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