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感拉滿好評如潮? ?央八《掃黑風暴》有何創作密碼?
“這個系統里,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你敢說嗎?綠藤的天太黑了。”
曾經的警察
這是正在CCTV-8熱播的電視劇《掃黑風暴》第4集里的一幕。
而這,也是看劇的觀眾最想問的一句話。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截至8月25日12:00,在微博上,#掃黑風暴誰是內鬼#的閱讀量已經高達6600多萬。
硬核燒腦、情節曲折,一幕幕高能畫面引發大家的熱議。
網上到處是這樣的留言:
“到底誰會白切黑呢?”
“央視選劇用心了,必須送選劇團隊雞腿!”
“本劇除了對本綠藤市民的血壓不友好外,哪里都好。”
01全民偵探火出圈
綠藤市的機場專線旁,一位叫
她的丈夫14年前被害,已經遞交了126次舉報材料的她,卻一直沒有迎來正義的結果,這一次攔車舉報就是她最后的希望了。
然而,當那輛播放著“祝你平安”、車牌帶有數字“468”的環衛車緩緩駛來后,薛梅不見了蹤影,她被滅口了。
沒有血腥、暴力的殺人場面,只用鏡頭剪輯就營造出一種驚悚的氛圍,車底血水的那個特寫讓觀眾“腦補”了兇手的殺人過程。
網友對此大呼“高級”,“刑偵劇的尺度拿捏到位”。
以小見大,從這樣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這部劇的用心。
然而細思極恐,薛梅是怎么知道督導組要來的消息的呢?那位“環衛工”做事為什么那么手拿把攥、不慌不忙?
全劇這種敘事空間、想象空間的搭建隨處可見,它讓全民成為偵探,拿著放大鏡尋找線索。
也因此,這部劇覆蓋了全年齡段、全職業圈,到處都可以遇到“綠藤市民”。
截至2021年8月25日12:00,在微博端,#掃黑風暴#的閱讀數為24.5億,該劇的微信指數也已達到7244萬,熱度可謂是高漲不退。
網友結合自己的行業,很多人給這部劇寫下了法制篇、金融篇、文物篇、高校篇、旅游篇、石油篇、足球篇的不同解讀……
考公務員的,找到了申論素材。
中學生,找到了作文素材。
“CCTV電視劇”的微博里,有網友特意留言,“《掃黑風暴》演繹了半部刑法,真是火出圈了,各種會議上都被拿出來討論,感謝國家的掃黑除惡行動。” “這部劇儼然成了最近的社交密碼”。
02 那些耐人尋味的隱匿細節
人們常說,魔鬼藏在細節中。
電視劇中,細節往往能起到刻畫人物、推動劇情、埋藏線索、寫下隱喻等作用。
《掃黑風暴》中,這樣的描寫是高密度的,有些細節讓人耐人尋味。
“這頓接風宴還是不錯的,希望一個月之后的慶功宴,在座的各位都能夠參加。”
第1集的接風宴上,中央督導組組長
法律顧問李成陽去見多年的好友
重重監視之下,兩人的對視一個比一個克制、內斂,在信任中帶著猜忌,猜忌中又充滿了試探。
時間壓力的疊加,讓彌漫出來的緊張感爆棚。
馬帥忽然在提審過程中猝死,表面上是意外,背后卻是滅口,到底誰是兇手?
網友為此展開了討論。
有人說,墻上的溫濕度測量表透露出了端倪。溫度22℃,濕度76%,濕度大導致缺氧,對有冠心病的人來說這是死亡的誘因,所以馬帥的死與此有關。
還有人說,馬帥入獄前是做過體檢的,沒有任何問題,即便在審訊中突發心梗,別忘了,
《掃黑風暴》第8集中,被大江戲稱綠藤市“地下組織部部長”的“現金王”
這是為什么呢?網友想了半天得出了結論:老式手機里的SIM卡可讀信息少,不容易被查到具體接入地址,而且這些SIM卡都是黑卡,用完銷毀,以免上門被查到。
主題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情節是其骨骼,細節則是其血肉。
看了劇才發現,連這張海報都隱藏著無數細節。
綠衣服代表正義,黃衣服代表惡勢力。
時遠日久,我們也許會忘了一部劇的故事情節,忘了人名地名,但那些生動傳神的細節卻會印在腦海里。
03 刑偵劇的真實生猛
綠藤宇宙里,曾經的“操場埋尸案”和“孫小果案”,從校園貸、裸貸到學歷造假,再從行業壟斷到暴力糾紛,大量真實的案件素材使這部劇的劇情生動、震撼。該劇直面現實的生猛姿態,反映出現實中推進掃黑除惡工作的重重困難,也體現出中央打擊黑惡勢力的決心和魄力。
進駐綠藤后,在入駐賓館前,中央督導組先檢查了所有房間,目的是為了查看有沒有竊聽設備。賓館周圍出現的那些貼了深色太陽膜的可疑車輛,也入了督導組的眼簾。
網友說,“這很真實,沒有給督導組開金手指。”
高明遠這位幕后大boss,一邊和女子纏綿,一邊若無其事地安排,殺害了女子的母親。
網友忍不住說,高明遠太壞了,掃黑風暴gkd,等不及看他被抓了!
轟動全國的掃黑除惡行動是一面鏡子,這部電視劇也是一面鏡子,這兩面鏡子互為映射。
正如該劇導演五百所說:和以往類似作品不同的是,《掃黑風暴》這部劇集的意義不僅在于“推理”,更在于“警示”。
這部劇越是敢于展現罪案的真實一面,就越能折射現實當中人們對打擊犯罪、維護秩序的堅定立場,真實反映社會對于公平與正義的渴望。隨著中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公平、正義已經像陽光與水一樣,成為了公民不可或缺之物。
雖然眼中所見是風暴將至,但心中無畏只因法治昭彰。央視能夠選擇播出這樣大局立意、制作精良、深刻厚重的電視劇,說明央視對社會與時代保持了極致的敏銳洞察,彰顯法律的威嚴,對公平正義的守護。盡管任重道遠,但仍要相信,光明總能戰勝黑暗,法治之光會深入人心。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