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洞出發》官宣定檔!12月26日起湖南衛視每晚7點30分震撼播出
臨近跨年,湖南廣電將重磅推出跨年大事件——“扶貧三部曲”: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是三部曲的首發之作,已定檔湖南衛視730時段首播,將于12月26日至30日播出。湖南都市頻道將于26日晚10點同步播出,芒果TV將于27日起上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網也將陸續上線播出。這是一檔什么樣的節目?憑什么吸引眾多媒體同步推送?記者專訪了《從十八洞出發》總導演、湖南都市頻道總監李越勝。
《從十八洞出發》因何而來?
李越勝:以十八洞村為首倡地,七年來,精準扶貧的陽光灑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這一場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精準扶貧行動,改變了9000多萬貧困群眾的命運,好比一首壯麗的大地頌歌,磅礴了萬水千山,震撼了億萬心靈。今天,我們歷史性地解決幾千年都沒能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吹響脫貧攻堅的勝利號角,這是中國共產黨寫給人民的答卷,這是新中國寫給世界的民族史詩。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就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這一讓人民銘記、讓世界驚嘆的民族史詩。節目策劃之初,即確定了這樣的主旨:“從十八洞出發”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首倡之地有首倡之為、發首倡之聲;另一層意思是說,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還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從十八洞出發,就好比登泰山來到了南天門,前面還有更大的挑戰——十八盤,從十八洞到十八盤,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更高峰,我們將再一次出發。
期間,我們克服疫情影響,在十八洞村和各地解除疫情封禁的第一周就派出編導組前往當地進行蹲點調查,最終確定了“微紀錄+嘉賓訪談+走讀”的表達結構和五集內容框架。
《從十八洞出發》是一檔什么樣的電視節目?
李越勝:《從十八洞出發》是一檔具有紀實、理論特點的電視專題片,它分為《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五集。第一集《首倡之聲》是一幅“精準扶貧”從心間到田間的“全景畫卷”。節目從十八洞出發,去到“精準扶貧”的孕育地,探究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形成過程。第二集《精準之方》是一組聚焦深度貧困村從脫貧到致富的“延時攝影”。節目從十八洞出發,去到精準脫貧的實踐地,彰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思想偉力。第三集《時代之魂》從十八洞出發,去到脫胎換骨的貧困區,提煉脫貧攻堅孕育出的偉大精神。第四集《曠世之業》從十八洞出發,去到精準扶貧的結對村,印證中國減貧對世界的意義。第五集《未來之路》,從十八洞出發,去到鄉村振興的最前沿,展望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從十八洞出發》在表現手法上有何獨特之處?
李越勝:《從十八洞出發》可以說是一個跨界融合的創新節目,它巧妙地將理論、電影、新聞、綜藝等諸多手法融匯一爐。每集節目都聚焦一個宏大主題,但我們的影像敘事,遵循的是情感邏輯而不是單純的理論邏輯,是用情感來引領、推動節目的環節進程,是從故事出發而不是從理論出發,通過講故事的手法,讓觀眾沿著實踐的道路去感悟理論的光明引領,這樣,理論就不是枯燥的,而是實踐這條大道上太陽般的光輝照耀。蘇軾說“用事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從十八洞出發》有很多地方是把老故事講出新意,好比“風雅頌”,我們心里裝著的是泱泱大國的“雅”和“頌”,腳步卻是從田野鄉間的“采風”出發。全片結構采用了“微紀錄+嘉賓訪談+走讀”的方式,運用了諸多創新的電視手法,比如每期節目的先導片都是一則紀實微電影。節目中有很多韻味悠長的地方,比如,在龍先蘭那期微電影中,我們以龍先蘭接過伯伯代為保管的銀項圈后,往脖子上比劃一下,有些尷尬的一笑就戛然而止了。這個時候,觀眾應該感受得到,龍先蘭的心情肯定是五味雜陳的,也許有對媽媽的思念,也許有對過去種種非的悔恨,也許有對今天樣樣好的感慨,但解說詞一句多余的話也沒說,留給觀眾去想象。還有,十八洞村的“寶藏女孩”施林嬌、老支書石順蓮,都是媒體曝光度很高的人物,為了別開生面,我們挖掘出了施林嬌在演唱時拿出父親留給她的話筒,石順蓮保存媽媽留給她的一塊背包布的故事,這都是節目編導踐行“四力”,通過深入采訪一點點“挖”出來的。再比如,我們講扶貧干部麻輝煌的故事,先講他讀書時不敢點那些不熟悉的菜,出門要用野草和石頭做路標,今天他成了“披荊斬棘、披星戴月、披肝瀝膽”的“三披干部”,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不再迷茫,這里也對比也有隱喻。還有,我們表現駐村扶貧的95后女青年卓瑪,用了一個她背起一大袋大豆,在山路上健步如飛的鏡頭,這樣的畫面勝過萬語千言。
“鄉村走讀”也是《從十八洞出發》的一大亮點,節目邀請歌手黃英、主播陳晨、童鶴、知名博主房琪、來自瑞典的留學生米粒等不同行業不同身份的嘉賓從十八洞出發,分別去到“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福鼎赤溪村、云南怒江州獨龍江鄉、湖南石門薛家村、浙江寧波滕頭村,通過他們的獨特視角,觀眾看到了赤溪村的脫胎換骨、獨龍江的一步千年;體會到了薛家村王新法父女義務扶貧的感動、滕頭村鄉村振興的魅力。青年留學生米粒則去到四川涼山州瓦以村走讀,被95后藏族扶貧干部卓瑪的擔當和奉獻深深感動。中國援助老撾扶貧專家組成員羅鳳寬在萬象版索村的走讀,更是通過當地的巨變直觀地展示了“精準扶貧”的實踐偉力,彰顯了中國方案對世界減貧的巨大貢獻。
《從十八洞出發》的創作難點在哪里?導演組是如何突破的?
李越勝:《從十八洞出發》與《社會主義有點潮》《新時代學習大會》《長江黃河如此奔騰》,都是在湖南省委宣傳部直接領導下制作的重大題材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與前幾部電視訪談節目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聚焦“精準扶貧”這一當代正在發生的現實題材,而不是歷史題材,是講的今天正在發生的故事而不是對昨天的追敘,所以,我們采取了“把大片做到村里去,把訪談現場設在農家屋場”這樣更貼近現實的表達方式。訪談節目走出演播廳,使節目呈現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特點,但沒有舞臺布景,訪談現場也極易單調,為了改變這一點,我們制定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在訪談現場插入大量十八洞村的生活場景,努力呈現一幅十八洞村的民俗風景畫,這樣的訪談現場就始終保持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節目的調性,整體上是青春、活潑、走心的,讓人看后有感動、有溫暖、有啟迪。當然,節目對精準扶貧的全景展示還有不周到之處,請觀眾和專家批評指正。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