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物傳記電視劇創作的新標桿——電視劇《一諾無悔》福建創作研討會綜述
《一諾無悔》研討會
4月14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在福州舉辦電視劇《一諾無悔》創作研討會。《一諾無悔》導演歐陽奮強、主演郭廣平 ,福建省電視評論家、編劇、導演和觀眾代表等40多人參加研討。
電視劇《一諾無悔》改編自優秀縣委書記
與會專家、觀眾代表對《一諾無悔》這部有著情感溫度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表示該劇播出對學習弘揚廖俊波精神,啟迪當下、昭示未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謳歌時代楷模 禮贊時代精神
導演歐陽奮強在談到這部劇的創作時表示,“時代呼喚這樣的作品,觀眾需要這樣的精神食糧,電視工作者有責任去謳歌我們這個時代的楷模。”在《一諾無悔》創作中采用藝術加工的手法,對當代優秀共產黨員精神品質予以集中描繪,劇中“廖俊波”是無數優秀共產黨員的縮影。
劇中廖俊波同志的扮演者郭廣平深情地說,廖俊波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對工作孜孜以求,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作為一名演員、一名共產黨員,要在表演中踐行廖俊波精神,讓戲里戲外的故事高度統一。不僅僅是學俊波、演俊波,還要做廖俊波精神的傳承人。“這就像一場足球賽,廖俊波同志踢完了上半場,下半場由我們來接棒,通過我們這些演員,把他的精神傳播出去、延續下去,讓更多優秀的年輕人知道。”
追求紀實美學表達 消解藝術與現實距離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總編室方軍認為,這部劇能以小切口平視廖俊波及其周圍的人和事,用近乎紀錄片逼近現實的記錄手法,將一個個平實的小故事,一個個鮮活的小人物,從縱向線性敘事和橫向布局中自然延展。這種“身臨其境”的親近感和代入感,生動還原了一幕幕真實的奮斗場景和生活現實。劇中平實的畫面、真實的場景、通俗的語言、真誠的表演,用不施粉黛的質樸,順應了紀實美學的規律,消解了藝術與現實的距離,展現了平凡生活的態度和張力,彌合了真實性和戲劇性、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縫隙,還原了一個個質樸真實自然的人物群像。
福建文學院副院長曾念長表示,廖俊波的典型意義就在于他的埋頭苦干,通過日常的點點滴滴來踐行一個黨員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對于這樣一個人物原型,要以寫實手法來表現其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是頗有難度的。該劇有效的藝術聚焦、鮮活的群像塑造、真實的背景還原,塑造了一批黨員干部形象,不只是一個單數的廖俊波,而是一個復數的廖俊波,很好地突出了思想主題。
福建京劇院編劇陳欣欣認為,這部電視劇可成為當代主旋律題材藝術創作的標桿。以往針對當代題材創作上的弊病,曾有一種觀點認為問題出在塑造的人物過于完美,因此不真實,所以創作者常常有意給人物設計各種小缺點。《一諾無悔》中廖俊波的形象完美卻又如此真實,帶著親和的微笑、質樸的氣質,無限深情地向我們走來,走進我們的心里。由此可見,只要真實,完美的人物同樣可以演繹得感人至深。摒棄一切概念化的寫作,讓人物和生活回歸真實,是這部電視劇成功的關鍵。
講究親情溫暖呈現 英模形象更接地氣
福建藝術研究院編劇于卓明指出,這部劇注重人性的描寫,特別是廖俊波與家人之間的親情,讓人感人至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廖俊波這一英模形象更接地氣,令人信服。
福建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林焱說,在具體瑣細的工作中表現出領導干部的氣質和風格,對于文藝作品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一諾無悔》探索并成功地把領導干部的政策性、指導性的工作,表現得有充分的藝術色彩,并給觀眾提供充分的觀賞娛悅。劇中生動地表現了廖俊波的親情關系,對于其他人物家庭、單位以及各種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作了恰如其分的表達。
福州閩劇院編劇陳榕生稱,這部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廖俊波同志真實經歷為創作背景,用一個個事跡、一段段故事,通過藝術加工,巧妙地勾連人物關系,建構矛盾沖突,成功塑造了廖俊波的形象。
生動可感的藝術張力 凸顯人物平凡中的偉大
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編審林頂說,這部劇秉持真實、注重細節。郭廣平對廖俊波同志的詮釋是此劇的一大亮點,生動而契合人物的表演,呈現出一個光芒四射而又真實的廖俊波形象。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吳曉鐘表達了觀劇的感受,《一諾無悔》在整體堅持主旋律表達的基礎上,故事的敘述不落俗套,情節的描摹真實而接地氣,與廣大年輕觀眾達成了很好的共鳴,為今后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創作生產提供了重要的參照,也是福建故事走向全國的一次有益的開拓。這部劇堅持樸素而自然的風格,塑造立體而親近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看到英雄也是我們身邊的常人,卻又能展現出平凡中的偉大。這種立體化、親情化的人物塑造,讓故事更加飽滿而富有張力。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