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推進行業逐步形成健康生態
北京迷笛音樂節。2008年10月5日
說點疫情之外的事。
據彭博社報道,中國相關部門不久前已經中止了對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反壟斷調查。有競爭法專家認為,這一結果將有利于音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考慮到目前抗疫的大背景,線下音樂活動幾乎完全停止,此時結束調查,也可視為對音樂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支持。
TME是國內最大的數字音樂平臺,擁有國內最全的音樂版權庫,這難免招人惦記,令其他玩家艷羨,所以它就成了反壟斷的目標之一。但如果把這個現狀放到中國數字音樂市場近20年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你就會發現,它代表的不是壟斷之惡,而是對正版市場的信念,和持續的不計得失的投入。
10年前,我受邀參加了南方周末組織的一場有關互聯網與音樂的對話,面對高曉松、iFire這樣的知名音樂人和資深業內人士,我在對話中很坦率地說,我認為中國不存在音樂產業。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音樂產業是被互聯網的免費下載毀掉的,唱片公司也確實在持續地告百度,告百度,告百度,讓自己看起來像遭遇不公的秋菊似的。可是,當你打算認真了解一下那個覺得自己一直被虧待、被非禮的名叫音樂產業的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只是個一年僅僅賣掉兩億元實體唱片的小生意(2008年的數據),音樂產業是不是有點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以“產業”論,它可能還比不上油條產業、豆漿產業,不信你問問永和大王賺多少錢。
在那次的對話中,讓我特別感慨的是,我并沒有成為高曉松和iFire的對立面,相反我們的很多看法是一致的。我們都相信,互聯網不會殺死音樂產業,恰恰相反,音樂產業只能靠互聯網來拯救。
可是,一個規模還不如油條大的產業,拯救起來卻沒那么容易。
作為摧毀音樂產業的“壞人”,百度其實也曾擁有最好的機會,在很長時間里它都是國內最大的數字音樂搜索下載網站,上百度下歌是大量普通人使用百度的最主要的方式。但百度一直醉心于信息的梳理,它希望把音樂看作和文字、圖片一樣的信息,對它們進行抓取、索引和排序,供用戶搜索。百度對打造音樂平臺興趣索然,對構建iTunes音樂商店那樣的收費服務更是嗤之以鼻,甚至認為那壓根就不是互聯網的方式。
后來,百度干脆把百度音樂賣給了太合音樂集團,并更名為千千音樂。
2007年,新浪聯合五大唱片公司推出了新浪樂庫,號稱是國內規模最大、“一站式”數字音樂平臺。不過新浪瞄著的主要是無線業務——手機鈴聲、彩鈴、IVR等,這些主要是無線增值業務,而不是移動互聯網業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這些業務逐漸萎縮,新浪樂庫只有開始的雷聲,沒見到后面的雨點。好在2009年它推出了微博。
Google中國是數字音樂的另一個大玩家。2009年,Google中國與巨鯨音樂網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正版音樂搜索和下載服務——谷歌音樂,直接對標百度MP3搜索,這也是李開復在Google中國主導的最后一個項目。這是一個靠廣告支持的正版音樂服務,對用戶是完全免費的。除了與各大唱片公司進行廣告分賬,Google中國還要提供保底收入。當時大家覺得,這件事只有Google能干,畢竟它是最大、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可是隨著李開復的離開,谷歌音樂就基本宣告死亡了,國內數字音樂正版化的又一次努力也就此宣告失敗,連帶著巨鯨音樂網也難以為繼。
互聯網公司習慣于把一切都看成流量,這也是互聯網公司與音樂產業的長期沖突的底層原因。音樂產業覺得自己就是個買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唱片、磁帶、CD),跟豆漿油條并無二致。互聯網非要把一個單純的買賣變成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這種復雜的燒腦游戲,是他們萬萬無法接受的,在他們看來那只是互聯網公司為了方便揩油而施放的煙霧彈而已。雖然他們對Apple把專輯拆了按99美分一首賣單曲頗有微詞,但起碼iTunes Store仍然是個單純的買賣,收入跟銷量掛鉤。
“中國的傳統唱片業其實沒有什么負擔,西方傳統唱片業每年曾經有數百億美元的市場價值,那些壇壇罐罐還挺值錢的,如果打碎就會心痛。但是中國的唱片業窮得叮當響,沒有壇壇罐罐,所以你也不怕被打碎。所以,應該有一種更好的心態,就是擁抱互聯網。”這是我10年前說的,只不過那時候我并不知道音樂產業該怎樣擁抱互聯網。
多數互聯網公司和用戶接受下載數字音樂,但完全不接受付費下載。就連摩登天空唱片公司總經理沈黎暉也曾認為,“付費下載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整個趨向都是趨于免費下載。因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共享。”回到10年前,我也完全不相信,一個用戶付費的正版數字音樂市場是可能的。
但是有人信。2013年,在數字音樂市場名不見經傳的騰訊,開始積極推進數字音樂行業的正版化進程。2014年底,QQ音樂與周杰倫合作推出了他的首張數字專輯《哎呦,不錯哦》,銷量接近20萬張。如今看來并不算高的銷量在當年已經算是奇跡般的數字,這張專輯被稱為中國數字音樂正版化的開山之作,之后李宇春、鹿晗、張藝興、Taylor Swift等眾多歌手的數字專輯相繼發行,更加證明了音樂的價值以及中國數字音樂付費是可能、可行的。
2015年,騰訊推進數字音樂行業正版化的第三年,國家版權局“最嚴版權令”出臺,來路不明的音樂作品逐漸從中國互聯網上消失。騰訊似乎踩對了點,不過在我看來,這種對點實際上是對相信者的獎賞。
相信者的數字音樂信念也一路劈荊斬棘不曾停息,2016年,騰訊將QQ音樂與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并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2018年12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成功上市將全球音樂市場聚焦于中國,2019年9月,周杰倫的最新單曲《說好不哭》在TME全平臺上線,僅兩周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張,與5年前成績相比,代表了TME多年來對市場的潛心培育成果。2019年第四季度,TME一個季度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就達到21.4億元,如果再加上與音樂相關的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季度總營收達到72.9億元。曾經被認為“不習慣”付費的用戶,現在已經“習慣了”為正版音樂付費,甚至接受了更多樣化的數字音樂消費方式。
數字音樂市場是一個相信者的游戲,就像1997年某IT巨頭的廣告中所說的,“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只有相信能夠開創正版數字音樂市場的人,才有機會親自開創這個市場。
正版化只是一個開始,正版化之后,是否能夠讓一個不曾存在的產業成為一個真正的產業,則取決于是否能夠幫助創作者、藝術家收獲價值和尊嚴,是否能夠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音樂服務。
很明顯,TME已經在著手了,一方面繼續釋放周杰倫、李宇春等頭部歌手的價值,另外一方面也通過更多創新形式與資源投入,幫助更多長尾創作者獲得成功。
2017年推出“騰訊音樂人計劃”,舉全平臺之力鼓勵原創;2019年12月12日TME上市一周年之際,推出“億元激勵計劃”,大幅提高入駐音樂人的收入分成比例,鼓勵音樂人充分釋放創作才能,也助力音樂人實現收益增長。
2003年,阿里巴巴推出零售平臺淘寶的時候,一些電商先行者認為,電商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而阿里巴巴認為電商市場還處于播種的季節。所以它用三年免費,再加三年免費的做法,來表達對市場長期價值的堅信。
現在,TME已經是一家市值排名位居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前十的企業,剛剛發布的財報業績中,全年總營收已達到254.3億元,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已達3990萬人,同比增長47.8%。但數字音樂市場仍然處于播種的季節,所以你也可以說,TME的季度營收僅為70多億元,季度凈利潤剛剛過10億元,在線音樂付費也才剛剛突破6%,上方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與此同時,作為相信者的TME也在發力新的戰略增長點,大舉發力長音頻,對于音頻娛樂市場可以說是一個重磅消息,音樂和音頻用戶的重合度決定了TME能夠快速入局并迅速占據一席之地;而最近,TME其又推出了新的全景音樂現場娛樂演出品牌“TME live”,通過持續的業務創新和資源整合,縱深布局音樂演出市場,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我們可以期待,TME的這一大步將帶領傳統線下領域打開一片新藍海。
在IPO那天,TME集團CEO彭迦信滿懷信心地致辭:“我們驕傲地看到,行業已然形成了一個健康的發展生態,音樂創作蓬勃,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在更良好的環境里生長。在全球市場上,中國音樂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并穩步前行,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和認可。”
正版音樂已經有了過去不敢想象的市場規模,良性的平臺生態正在形成,這些確實要感謝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當然還要感謝的,是它在疫情期間用音樂為我們傳遞的溫暖和力量。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