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制片人|《大明風華》收官,以質樸情感書寫家國情懷
“人與人之間的普世情感,從古到今,都同樣適用”是制片人姚昱竹對于《大明風華》所講述故事內核的一句話概括。
作為2019年下半年唯一一部在衛視和網絡平臺同步播出的古裝電視劇,由湖南衛視與優酷獨家播出的《大明風華》于上月收官,但是觀眾對其劇情的討論仍不絕于耳。敘事筆墨波瀾壯闊,兼具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讓該劇自播出后就收獲了無數觀眾的喜愛和業內專家的好評。
在播出一個多月時間里,《大明風華》csm全國網、城市網收視率持續第一,優酷劇集熱榜第一。微博平臺,#大明風華#閱讀數達34億,在豆瓣、知乎、今日頭條等平臺上更是熱議不斷,引發了無數觀眾對于明朝歷史的好奇。
對于取得的成績,制片人姚昱竹表示,能讓更多觀眾愛上歷史是她如今最欣慰看到的結果。對此,記者采訪了制片人姚昱竹,來一探這部獲得最高播出規格的古裝歷史正劇背后的故事。
以小見大,真實情感書寫家國情懷
以
在劇中,朱棣一家三代人之間的父子兄弟情,是劇中最讓人啼笑皆非的部分。朱家五子之間的吵架拌嘴,
“將敘事視角落腳在家庭生活中,其實是團隊大刀闊斧改編后的結果。”制片人姚昱竹介紹說,在長達三年的劇本創作過程中,他們對劇情進行了多次改編加工,大膽摒棄掉當時古裝劇市場上流行的許多元素,確定了更新穎的“以小家寫大家”的主基調。
比如在電視劇開篇,雖是以“靖難之役”入局,但是權謀爭斗的戲份被壓縮至僅13分鐘,更多是落腳在刻畫人物的家庭關系上。在后續的故事里,人物情感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創作上,整個團隊是帶有很強的“批判思維”的,力圖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揭露封建禮教對人的情感的摧殘。”從《大明風華》的播出劇情里也能佐證姚昱竹這句話,對歷史人物的情感部分進行著重刻畫,不僅拉近了冰冷歷史與普通觀眾的距離,更是讓每個觀眾的社會身份與家庭角色都能在劇中得到映射。
創新敘事,以現代觀點豐滿歷史人物
《大明風華》恢弘震撼的歷史場面也是非常受到觀眾稱贊的一點。靖難之役、鄭和下西洋、朱棣北征死于榆木川、朱棣秘不發喪、
據制片人姚昱竹介紹,為了還原古代戰場,劇組輾轉無錫、橫店、象山、內蒙等多地取景,耗時4個月,戰爭戲成本近3千萬;為了還原明朝的大國盛景,僅拍攝鄭和下西洋回朝就花費超百萬,而萬國來朝的場面,不僅找來外國友人出演,還特別設計了真人舞蹈和表演。
而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下,《大明風華》展現人物命運的方式,制片人姚昱竹也坦言,是經過了精心設計。比如,朱棣駕崩時的處理手法,并非一般電視劇里的平鋪直敘,而是側面融入了一些浪漫主義色彩。
朱棣彌留之際,夢見自己穿盔甲騎戰馬過河這一鏡頭,是為了講明雖然他身是君主,但彌留之際,最后的身份認同卻是一個老兵。這個時候,歷史上朱棣的生命才真正開始,大明的版圖也烙印上了朱棣的痕跡。他的離去也真正從現實走入了歷史。
據制片人姚昱竹介紹,在刻畫《大明風華》劇中人物時,其實也融入了自己的個人理解。歷史人物在史書上多是被突出功績貢獻,個人的痛苦、得失、掙扎的部分卻被淡化。賦予他們與自我和解等類似的現代觀念,不僅讓冷冰冰的歷史人物變得有血有肉,更是提供了古裝歷史劇的一種全新的敘事角度。
制片人姚昱竹表示:自己最感到欣慰的地方是,觀眾在看過劇后紛紛表示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細膩入微的刻畫方式,使觀眾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同時,也減少了冰冷的說教感。
展望未來,古裝歷史劇回暖進行時
2019年,是古裝歷史劇的回歸之年,從宏觀來看,傳統文化的熱潮已經勢不可擋,能夠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內涵的歷史劇成為了市場剛需;從觀眾來看,制作精良立意深遠的優質好劇,才是觀眾迫切需求的精神食糧。對于古裝歷史劇的未來發展,制片人姚昱竹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嚴肅的古裝歷史劇,如何才能與當下年輕觀眾找到結合點?在制片人姚昱竹看來,過去歷史劇之所以長期得不到重視,一是因為這類戰爭以及權謀戲的受眾大多是以男性視角展開,不太符合“女性當道”的審美趣味;二是因為過度碎片化的互聯網時代造就了觀眾更加青睞于輕松、幽默的影視劇作品,過于厚重的歷史題材正好與市場反其道而行之。
同時她還認為,在未來如何抓住女性觀眾以及年輕觀眾的興趣點,是古裝歷史劇在創作上的重中之重。比如“在高度還原歷史劇的前提下加入適度的情感戲”,而情感并非單指當下市場中主打的愛情元素,也包括家國情、兄弟情。從這點上看,目前《大明風華》打造全新敘事手法的大膽嘗試,無疑是成功了。
2019年古裝歷史劇迎來回暖的趨勢,不僅說明了經歷了幾年的浮躁之后,觀眾對于優質內容的渴求。同時從《大明風華》的例子可以看出,國情、家情、兄弟情這種人類從古自今的共通情感,在現代社會仍然能產生強烈共鳴。在市場偏浮躁的當下,古裝歷史劇所蘊含的藝術價值,能給觀眾帶來啟迪和審美愉悅,在未來仍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