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館》口碑高開低走,真的被人“黑”了?
今晚,《老酒館》將播出最后一集。這部由黃金編劇聯手國民導演,并有一眾國劇臺柱加持的大劇,在開播后不久就取得了8.4的高分,但隨著劇情推進,網上評分一路下滑,到曲終人散之際,已經跌至7.8分。這讓《老酒館》的導演劉江也坐不住了,前兩天他發微博稱這部劇被黑了,已掌握實錘證據,出品方已就此報警。客觀來看,《老酒館》7.8分仍是高分劇,體現了作品的精良品質,但口碑高開低走也難掩部分觀眾的失望之情。
《老酒館》開篇劇情融合了懸疑、喜劇等多重元素,劇情充滿傳奇和神秘色彩,很吸引人。劇中人物除了陳寶國 飾演的掌柜
《老酒館》的構架與日劇《深夜食堂》有相似之處,通過一個開門營業的老板視角,去展現時代背景下的蕓蕓眾生,但《老酒館》故事的特點在于,所有的人物、細節和故事,都是用來突出主角——也就是酒館老板陳海平的氣節大義和足智多謀。鐵打的酒館,流水的人物,這樣的結構導致很多人物演著演著就沒有下文了。比如牛犇 飾演的老二兩很傳神,一出場就吊足觀眾的胃口,但后面的劇情中,人物脈絡并沒有展開,角色在完成了“守規矩”的道德言說就落幕了。這樣既無返場、也不推動劇情發展的人物讓觀眾看得不過癮,也會覺得期待落空。劇中一些人物的行事做派在前后情節中缺少合理的解釋和鋪墊,難免讓人覺得人物邏輯線欠佳,故事存在“看不懂”的地方,而主角光環又顯得過重。
《老酒館》的臺詞精雕細刻,下了很大功夫,很多臺詞都可以總結出意味深長的道理來。但另一方面,帶有說教意味的臺詞在劇中反復出現,而且稍顯直白,一開始觀眾聽著會覺得有啟迪、有道理,聽多了就會覺得堆砌、刻意,失了語言的靈氣。
此外,節奏拖沓引起觀眾的不滿。臺詞的精良講究、展示演員刻畫人物的細節等等,都不是一部作品節奏緩慢的理由。缺乏強烈與合理的戲劇與情節沖突,尤其在后半部劇集中,并未出現觀眾期待的劇情提速,是《老酒館》讓不少觀眾感覺缺少“味道”的主要原因。
與《老酒館》類似,今年的年代劇《芝麻胡同》乃至熱播劇《破冰行動》也都有著超強的卡司陣容,同樣也有過“高開低走”甚至“爛尾”的爭議。“開篇了了,久未必佳”已經成為不少熱門劇的播出現象,個中原因多種多樣。如今越來越突出的一個特點是,越是投資大、篇幅長、制作班底強大的劇作,作品的缺點也就越容易被放大。
現在的電視劇制作,“首集棄劇率”是硬指標,甚至有“誰掌握了開篇5分鐘誰可能就掌握了敘事的先機”的說法,所以每部戲在開篇上都花了大功夫。但電視劇播出檔期長,品相好、陣容強的作品維持口碑不墜,并非易事。這就要求長篇巨制在后期制作上,要盡量減少“注水”,將更多精力放在在結構、情節和表演方面,盡可能讓前期出現的各個場景,都在后期有所呼應——下功夫把一個故事講圓,這樣的作品,口碑都不會太差。
回看過去的經典電視劇,十幾集、二十多集就可以塑造多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幾乎說盡一個時代的潮起潮落。比如《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兄弟姐妹的酸甜苦辣、街坊鄰居的雞毛蒜皮、時代更迭的人情冷暖,全部溶于20集之中,很多鏡頭過目不忘,不少臺詞機鋒暗藏、回味無窮,相比現在很多靠閃回、靠歌曲、靠植入廣告生生“抻”成四五十集的電視劇,正是一小盅濃湯與一盆刷鍋水的區別。
平心而論,現在很多制作精良的熱門劇集,如果能砍掉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彩程度將會大為改觀。如此看來,前一陣被輿論熱議的電視劇“限集令”,限的不僅是電視劇的集數本身,更是要將電視劇限回到敘事和人物本身,回歸精粹,找回初心。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