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考第二是失敗?鼓勵式教育缺失,讓孩子沒有“歡喜”
曾經看過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這是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共同做的一個實驗 。
主要說的是“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通過一個“權威性謊言”來判斷學生的后天發展狀況。
實驗的過程是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從18個班級中隨機選出幾名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當測驗結束后,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的名單交給了
可接下來的事實卻讓人大吃一驚。這18個班的學生,在一個月后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盛更樂于助人以及和別人打交道。
原因是老師在接受到他們未來會有很大成就時,對他們特別留意,在知道過程中給予肯定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這足以說明了鼓勵式教育的重要性。
反觀《小歡喜》宋茜這樣的媽媽,真是讓人越來越擔心。
成年人的世界兵荒馬亂,高三家長更是披荊斬棘,在工作、生活、孩子間往來如梭。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放手比前進更需要勇氣。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她們取得優秀的成績,她們所付出的努力,甚至他們天真的思想只為能贏得家長的贊揚和高興。
很多家長人到中年,似乎一切都變得焦慮起來,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往往忽視質感,在追求結果的同時往往忽視過程。
曾經有家長反映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調皮,做事情、寫作業越來越不積極。我問家長有鼓勵過你家的寶寶嗎?家長說以前還鼓勵過,效果還不錯,不過這與結果沒有任何關系啊!
我們能清晰的感覺到不僅孩子是迷茫的,家長也是迷茫的,他們不懂自己的孩子發生了怎樣的心理轉變,孩子更不懂自己的爸爸媽媽到底是不是真的愛她。
為什么從來不愿意停下來聽聽他們的心聲,為什么從來不愿意來到他們的世界停留一下。甚至為什么他們的夸獎變得那么吝嗇。
最近《親愛的熱愛的》電視劇也涉及此問題,韓商言:“我的字典里就沒有輸這個字”在學校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只有第一。
但是反觀在這種打壓之下,孩子們的情緒是不舒服的,是反抗的,在他們的世界里需要贊揚,需要肯定。
當今社會存在的現象,很多大學生或者高考生因為落榜而受不了選擇輕生,很多孩子在和父母吵架后選擇離家出走。更有很多孩子在家庭變故后選擇自暴自棄。家長在沒教給孩子抗壓能力的前提下,便選擇了對他們進行打壓式教育。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