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右相為何跟太子過不去,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右相
開元后期,李林甫為了當第一宰相,和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聯合,他們互相的條件是:把太子李瑛拉下馬,讓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當太子,武惠妃幫李林甫當上第一宰相。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武惠妃和李林甫一內一外,共同找太子的把柄。
此時的唐玄宗,正對武惠妃寵愛的不得了,子以母貴,他看壽王李瑁也就越看越喜歡。而李林甫憑借自己的眼線,對唐玄宗的言行和心理把握地也很準確,這讓他很快成為第二宰相,位居張九齡之后。但李林甫志不在此,他要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個人。
開元二十五年的一天,武惠妃告訴唐玄宗,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勾結外臣薛銹謀反。唐玄宗最不愿聽到的就是太子謀反,他立刻召集宰相商量廢太子之事。首席宰相張九齡斷然反對,說太子是國家的未來,謀反證據不足,不能輕易廢掉。
唐玄宗覺得張九齡說得也有道理,本來這件事可以就此打住,但李林甫說了一句話,“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與。”《舊唐書·李瑛傳》李林甫的這句話聲音不大不小,正好皇帝身邊的宦官能聽到。話自然會傳到唐玄宗耳朵里,加上武惠妃的枕邊風,唐玄宗一下子就下定決心,不但廢了太子李瑛,還把他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在同一天殺死。一天之內殺了三個兒子,唐玄宗夠狠。
太子的位置就這樣空缺下來,朝廷的事務還在繼續。唐玄宗和張九齡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終于,唐玄宗罷免了和自己對著干的張九齡,任用順著自己李林甫。
李林甫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第一宰相。但后來的太子卻不是壽王李瑁,唐玄宗按照長幼順序,選擇了三兒子忠王李玙。他不愿宰相和太子走得太近,這樣對他的權力會形成威脅。
因為現任太子不是自己推薦的,“自是林甫懼,巧求陰事以傾太子。”李林甫怕太子以后當了皇帝會找自己算賬,總想找機會陷害太子。而太子在李林甫的打壓下,也一再低調,過了幾十年塵埃般的生活。
李林甫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雖然他做事能力強,但他人品差,利用權力打擊并排斥異己,為后來安史之亂的爆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李林甫的這句“此陛下家事”,幾十年前也有人說過,這個人叫李績,是唐太宗留給兒子的暗中輔政大臣。
唐高宗初期,長孫無忌以輔政大臣兼皇帝舅舅的身份,把權力死死攥在手中。唐高宗想廢掉王皇后,立他心愛的女人武昭儀當皇后,長孫無忌堅決不同意。宰相會議上,褚遂良哭著回憶唐太宗臨終托孤的情景,他用道德加大棒說得唐高宗滿心愧疚。
面對重重困難,唐高宗猶豫要不要堅持。這時,李績的一句話讓他豁然開朗。李績告訴唐高宗,“此乃陛下家事,不合與外人言。”一句話解開了唐高宗的心結,他很快做出決定。
廢王立武事件,不僅是武則天上位的一件大事,也是唐高宗和輔政大臣的一次較量。從此,唐高宗真正擁有了屬于皇帝的權力,而武則天也以自己的能力,得到唐高宗的高度信任,以至于他去世時留下遺詔說,如果新皇帝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請天后決斷。這為武則天當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林甫一句“此陛下家事”,讓他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結果引來了安史之亂。李績一句“此陛下家事”,讓唐高宗立武則天當皇后,結果李唐王朝差一點被摧毀。看來,皇帝家事無小事,帝王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對歷史形成重大影響。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