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表達?新風范?新希冀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北京電視臺、北京北控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沐浴著新時代的浩蕩春風,承載著新世紀的美麗夢想,在經過為期八天的盛大展示和華麗綻放后,于4月22日落下圓滿成功的帷幕。
縱覽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我們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成功舉辦前七屆電影節的基礎上,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集中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和繁榮,展示了今日中國熱情擁抱世界的胸襟和氣度,展示了中國人民創造和走向美好未來的堅定和自信。
我們自豪地感受到,她以新的表達、新的風范、新的希冀,向世界呈現了新時代北京和中國的嶄新風采!
一、新表達: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也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電影是最易被大眾接受的文化傳播媒介,如何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國際流行的電影語言和敘事技巧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自然也成為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應有之義和應盡職責。
1.主題特展:聚焦中國歷史節點
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突出亮點,就是通過“改革開放40周年特展”,多維度展示中國電影的獨特魅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講話中強調,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開放40周年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也是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40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經歷了巨大的變革,當前電影市場的繁榮無疑是改革開放的文化碩果。為此,今年的電影節特別策劃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特展”,對這些年來的中國電影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梳理。本次特展涵蓋了“焦點影人:張藝謀”“輝煌中影——改革開放40周年精品展映”“北京城事”和“藝術探索”四個子單元、40部電影和多場見面交流會,以點線面策展思路布局串聯,共同構成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影乃至中國社會歷史的橫切面,并與當下的現實對照,在各自主題范圍內形成一條可尋的蹤跡。其中“改革開放40周年精品展映”薈萃了極富代表性的8部影片,可以說是提供了一本中國電影最具辨識度和代表性的國家肖像集。
2.開閉幕盛典:展現中國文化魅力
中國故事的魅力植根于獨特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獨特性是中國故事走向世界的名片。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閉幕式以中國風、北京情、主旋律、正能量、國際范展現文化自信,在世界電影人歡聚的中國之夜,搭建起“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心靈之橋。開閉幕式舞美設計中的回形紋元素,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八祥之一”表達了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九九歸一的美好寓意。開幕歌舞《相聚北京》和閉幕歌曲《天壇之約》,以充滿儀式感的舞臺形式,對到場嘉賓致以謝意,向全球影人發出邀請,詮釋了天壇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節目內容設置武術、京劇、書法、曲藝等傳統元素無處不在,歌曲《蓋世英雄》以令人耳目一新的京劇、Rap跨界表演方式向中國電影致敬,大型動作秀《真英雄》帶領觀眾重溫了中國功夫在銀幕藝術中的獨特魅力,水墨光影器樂合奏《天人合一》通過冰屏、轉臺、地屏、天眼等視覺技術的創新使用,呈現了水墨動畫那令人難忘的光影魅力。這些東方美學和中國文化元素的精彩呈現,既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又具有兼容整合的時代精神;既倡導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平等交流和互補生輝,又順應了世界思想文化的發展潮流和全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讓更多不同年齡段、擁有不同電影喜好的人們參與到電影節中來,一起感受電影藝術的無盡魅力。
3.北京展映:追尋中國美學風格
北京國際電影節一直在追尋中國電影的美學風格。《黃土地》《盜馬賊》兩部影片被視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重要代表作,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據獨特地位。時隔30多年,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特別為中國電影資料館獨立完成的這兩部“4K”修復版經典影片舉辦了首映,為這些經典電影重回公眾視野、實現重新發行,創造了有力條件。著名第四代導演黃蜀芹創作的《人•鬼•情》是中國最杰出的女性主義電影之一,文人導演鄭大圣最近則拍攝了最新力作《村戲》,兩部影片均借助了傳統戲曲元素,卻又從完全不同的視角表達了現代的觀念意識。除了作品主題關聯之外,兩位導演還是母子關系,這次電影節特別安排這兩部影片連映,并邀請鄭大圣導演參與交流,戲里戲外的多重呼應使活動更富趣味性、更顯學術價值。今年入圍“天壇獎”的兩部國產影片也均是現實感、時代感極強且具有鮮明國家發展印記的優秀影片。《紅海行動》讓無數國人燃起對國家的認同感、自豪感,該片也榮獲了本屆“天壇獎”的最佳視覺效果獎;《十八洞村》更是直接取材于現實,將中國的扶貧攻堅行動搬上銀幕,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讓世界讀懂一個責任大國的情懷。此外,在本屆電影節閉幕式上,表演藝術家李雪健的亮相也成為唯一全場起立鼓掌致敬的動人時刻,讓人看到了幾代中國電影人的不變初心和繼往開來。
二、新風范:傳遞新時代北京聲音
北京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今天的北京,更聚集著中國最多的電影制作、發行、教育機構和各類專業人員,擁有最廣泛的電影觀眾、最具活力的電影市場。所以,北京國際電影節從誕生之初就承載著提升中國電影產業話語權、引領全球電影新發展的使命,努力傳遞國際的、民族的、京味兒的新時代北京聲音。
1.專業為王,彰顯國際頂級水準
經過幾年來的探索和成長,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獎影響力快速提升,今年更加彰顯出大師氣質與“國際范”。一是評委陣容強大。本屆“天壇獎”由7位著名國際影人構成豪華評委陣容。國際評委會主席由享譽世界影壇的國際著名電影導演王家衛擔任,六位評委分別是: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段奕宏、波蘭著名作曲家、制作人詹恩•凱茲梅利克、美國電影導演、編劇和制片人喬納森•莫斯托、羅馬尼亞電影導演卡林•皮特•內策爾、瑞典電影導演、編劇魯本•奧斯特倫德和中國女演員舒淇。二是佳片力作薈萃。本屆“天壇獎”面向世界各地征集優秀影片,共收到來自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659部影片,題材豐富、類型多樣、風格各異。三是評獎引人矚目。經過五輪篩選,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5部影片入圍本屆“天壇獎”,其中境外影片13部,境內影片2部,影片品質較往屆再次大幅提升,得到了專家選委的一致好評。評委會對上述15部影片進行嚴格、仔細的評選,并最終評選出“天壇獎”10個獎項:最佳影片《驚慌媽媽》、最佳導演瑪麗安•卡琪瓦尼《媽媽》、最佳男主角喬•科爾《目視朱麗葉》、最佳女主角娜塔•墨文耐茲《驚慌媽媽》、最佳男配角保羅•貝坦尼《旅程盡頭》、最佳女配角米娜•薩達緹《灼熱之夏》、最佳編劇阿米查伊•格林伯格《證言》、最佳攝影康斯坦廷•艾薩澤《媽媽》、最佳視覺效果《紅海行動》、最佳音樂希爾都•古拿托蒂爾/娜塔莉•霍爾特《旅程盡頭》。
2.各美其美,實現多元文化交融
北京國際電影節突出多國別、多題材、多風格電影文化的同臺展示,以海納百川的氣度接納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電影人和電影作品,在跨文化傳播中展現全球化的開放胸襟。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積極拓展邀片渠道,廣泛征集世界各國優秀電影新作,無論國家大小,不分地域種族,完全按照“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價值標準來衡量。來自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659部影片報名參評,相比第七屆影片報名數增加235部。其中境外影片532部、境內影片127部,參評影片題材豐富、類型多樣、風格各異。“北京展映”也打造成中國與全球電影行業交流合作的一大重要平臺,不僅匯聚了這一年來在各個國際電影節中斬獲大獎、備受好評的眾多佳作,還重點設置了捷克、加拿大、日本、波蘭等國別單元,讓北京觀眾一飽眼福的同時,也促進了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參展商的多元化程度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在線注冊的企業機構達到220家,參展的國際展商分別來自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烏克蘭、以色列、蒙古國等國家。秉承著“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活動宗旨,北京國際電影節為中國電影與國際電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也向世界展現了北京作為國家文化中心的生機與魅力。
3.文化惠民,營造京味兒共享氛圍
“春天,來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北京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大眾參與、文化惠民的服務理念,努力營造獨具北京特色的全民共享氛圍,在北京把世界最好、最優秀的電影介紹給廣大影迷和觀眾。今年的“北京展映”有近80余場影片的映前映后交流和沙龍講座活動,其中國產影片的交流活動達到40余場,規模空前。今年還增設“科技單元”,市民可以走進科技館,觀看球幕電影、巨幕電影、4D電影等特效電影展映。除了特效電影評選、科普電影進校園等公益性活動,電影嘉年華、電影音樂會、紅毯粉絲招募等活動也讓普通人走進電影世界。同時,今年電影節還在服務方面做了多方改進,官方售票平臺的購票體驗進一步優化,以承載更大的用戶流量;線下更多的院線和影城參與到本屆電影節之中,帶來了更實在的便利。組委會在惠民性上的持續努力和改進,推動了活動的全民參與,使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參與群體慢慢從一小部分“迷影圈”的觀眾擴展到了普通觀眾,最終反映在了票房層面。據統計,本屆電影節在開票1分鐘內便突破了200萬票房,12分鐘突破900萬,《布達佩斯大飯店》《泰坦尼克號》《重慶森林》等熱門佳片在短短幾十秒內便宣告售罄,這樣的速度不僅令大眾瞠目結舌,也再一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以及電影市場背后的文化繁榮。
三、新希冀:綻放新時代電影夢想
北京國際電影節應時代而生,與時代并行。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長以及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電影節的傳播力、影響力與日俱增。過去7年,先后有1600多家影視公司,7000余名業內人士,在這里展示、交流、推介、交易,不僅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最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還成為引領行業風潮、促進產業發展的標志性盛事。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跨入“500億時代”,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此背景下,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繼續推進電影市場的各項工作,共有79家企業的38個重點項目達成簽約合作,總金額達到260.825億元,與往年同比增長約49%,累計簽約額突破千億元大關,共計1010.36億元,有力帶動了各版塊活動中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為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機,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打開了窗口,為新時代電影夢想的綻放帶來了新希冀。
1.力推新人新作新項目
北京國際電影節一直以促進中國及世界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為己任,努力發揮產業孵化器的作用,助推新人、新作、新項目。本屆電影節組織了主創媒體見面會、新片發布會、首映式,為新人新作搭建宣傳推廣平臺;發現、推介和扶持具有市場潛力優秀青年人;設立了“注目未來”單元,捕捉電影潮流,鼓勵電影原創;與戛納電影節等機構合作設立了“中國新影人基金獎”、“MPA大獎”,支持新人參與國際交流;設立了“項目創投特別大獎”“最具商業潛力獎”,吸引了來自全球上百家電影制作機構的代表前來洽談交流,幫助青年影人邁出走向市場的第一步。本屆電影節期間還舉辦了主題為“中國電影市場如何完善新導演扶持體系,建立高標準的工業化電影之路”論壇,來自國內電影公益機構及商業影視平臺的負責人在此同臺交流各自在挖掘和扶持青年導演方面的經驗成果。
2.培育項目孵化新模式
項目創投一直是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孵化項目、扶持人才的重要平臺,致力甄選優秀電影項目與電影產業鏈要素進行充分對接,助力孵化具有藝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優秀電影作品。本次項目創投累計接收項目722個,申報項目數量再創新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多年來挖掘扶持優秀華語電影的良好口碑,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已逐漸成為全球華語范圍內最受矚目的電影孵化與扶持平臺。從本屆征集到的電影項目來看,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在泛華語區的影響力愈發凸顯,尤其是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作品數量較往年有顯著提升,更吸引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國家優秀華語電影人的積極參與,電影市場創投平臺的國際影響力愈發凸顯。
3.著眼電影科技新趨勢
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將“科技單元”列入相關活動。活動以“電影,讓科技更精彩”為主題,以球幕電影、巨幕電影、4D電影和動感電影等特效電影展映為基礎,聚焦特效電影對科學傳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設置了特效電影展映、科普活動、佳作評選、展示交流和學術論壇等五大活動板塊,為公眾帶來了精彩的科技電影體驗,同時打造了特效電影的行業交流平臺,展現了全球特效電影成果。特別是特效電影展映板塊,展映了約30部國內外最新特效電影,其中19部影片首次登錄中國大陸,包括3部全球首映影片、9部亞洲首映影片、7部國內首映影片,BBC巨幕電影《海洋》作為開幕影片亮相。這些多國別和高質量的作品,為中國科技電影創作提供了廣闊的藝術和技術視野,必將促進制作水準的提升。
4.探討產業發展新路徑
作為電影市場最具前瞻性的交流平臺,行業對話板塊結合每年行業最新發展趨勢,關注熱點話題,探討前沿趨勢,為業內人士提供了一個思想碰撞、分享新知的平臺,成為電影產業“風向標”。本屆電影節邀請到了全球著名導演、制片人、公司運營官和專家教授擔綱演講嘉賓,從中外電影產業亟需破解的各層面問題入手,把握世界電影產業發展規律與趨勢,共舉辦了四個主題論壇:中外電影合作論壇主要剖析國際合拍電影的成功案例,研究探討合拍電影的市場定位和聯合制作等話題;國際影業集團高峰論壇主要聚焦當下中國電影發行市場的熱點話題,深入分析全球電影產業發展現狀;電影科技國際論壇探討科技與電影的深度融合發展;“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深入探究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美學品格、審美價值和社會功能,以及觀眾與電影藝術間的審美關系等。這些活動話題前沿、視角多元,既有政策解讀、案例分析,也有合作策略與資源共享機制探討,為中外電影全方位合作開辟了新機遇新途徑。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作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作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北京市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意義之深遠、成果之豐碩、影響之廣泛,遠遠超出了一般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她向人們展示的,不僅僅是精彩紛呈的電影,也不僅僅是美麗而充滿活力的北京,更是新時代中國的神韻和中國人民的風采。
正如本屆電影節海報主題《再攀高峰》所寓意的,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命的召喚下,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堅持“大師、大眾、大市場”的風格特色,不忘“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初心價值,一步一個腳印,砥礪前行,期待明年和中國電影一起再攀新高峰。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