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和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欽州向海而生,風景如畫,三娘灣有柔軟的沙灘、古樸的漁村,陽光無邊無際地灑在海面上,稀世的白海豚時而躍出海面,鳥兒沒有顧忌地飛翔。在這個如詩的春天里,2018北部灣(欽州)迷笛音樂節的現場,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音樂人們,和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人們,為地球歌唱,為鳥獸歌唱,為夢想歌唱。
本次音樂節由北京迷笛音樂學校、欽州市三娘灣旅游有限公司主辦,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承辦,北京迷笛音樂傳媒有限公司、四川緣滿集團有限公司協辦。4月21日至22日,在為期兩天的音樂節上,包括黑豹、趙雷、天堂、聲音玩具、果味VC、許鈞等中國各個時代的代表音樂人,以及來自美國、比利時等國的優秀樂隊,玩音樂、看海豚,為自然的饋贈和年輕的夢想放聲歌唱。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在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因為一場意外而陷入沉淪的男主人公離開冰冷的馬薩諸塞州小鎮海邊曼徹斯特,出走波士頓,灰暗的生活令他面目全非、乖張暴戾。在重返小鎮以后,和他玩搖滾樂、同時交幾個女朋友的侄子相處過程中,他灰暗的生活漸漸被涂抹上了色彩,在影片接近結尾處舒緩的音樂聲中,在一場痛哭流涕中,他終于和自己和解。
音樂是我們的解藥,音樂讓孤島連成綠洲。
戰國舞臺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重型音樂代表著迷笛音樂節最初心的搖滾精神,扭曲機器、窒息、AK、左右、郁、小雨、大紅袍這些迷笛的老朋友們在戰國舞臺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狂風巨浪,激蕩著每一顆孤獨的心。
匯聚了多種風格海內外優秀樂隊的唐舞臺則有著另外一番音樂體驗。假假條的每一次現場都是中國另類搖滾一次全新的探索;樂迷們在肆囍強烈而頑皮的律動中舞蹈;比利時的Spoil Engine帶來了歐洲最純正的旋死金屬,樂迷們玩兒起了“海邊死墻”;天堂樂隊帶來了流傳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中國搖滾樂最經典的聲音,“一路向著夢中的山野”歌唱;聲音玩具制造著最浪漫的現場;黑豹的每一首經典歌曲都引起了全場合唱,現場的每一位樂迷,用全部的熱情向中國搖滾金子般的歲月致敬;趙雷唱著一座座城市的生活,一個個生活著的人,心底的歌。
愿每個有音樂相伴的人,都不感到孤獨。
「每個物種都是一座孤島」
紀錄片《海豚灣》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海豚地獄。影片的制作者們希望揭開這些密不可宣的傷疤,告訴人們在今天這個文明社會,人類——這顆星球上的頂尖智慧生物,仍然愚昧無知。
任何一個物種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每一次對自然的破壞,都是向我們自己開槍。
相較來說,欽州三娘灣的白海豚要幸運得多。北大的潘文石教授在這片海洋致力于保護白海豚和自然環境多年,他對自然的熱愛,已經深深烙印在這座城市,成為欽州的城市精神。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是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48年后的這一天,恰逢音樂節第二個演出日,迷笛除了與GoalBlue為藍共同發起的“拒絕塑料飯盒”的公益倡導之外,還和這座城市把整個音樂節最矚目的時間留給了潘文石教授。
由北大畢業的校友組成的草坪樂隊,現場向為欽州建立了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的潘教授致敬,潘教授的女兒潘岳也攜其團隊就保護環境的話題,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此外,兩只白海豚正式被命名為“迷笛”和“緣滿”,欽州三娘灣,將成為“迷笛”自由徜徉的樂園。
愿人類不是孤獨的主宰者,愿白海豚與人們嬉戲,鳥兒自由地飛翔。
「每個城市都是一座孤島」
在賈樟柯的電影《二十四城記》中,天南海北的人因為一座“造飛機的工廠”來到同一座城市。往事成追憶,斗轉星移,造飛機的工廠日漸衰落,即將被開發成名叫“二十四城”的樓盤。
在賈樟柯冷漠的鏡頭里,中國今天的城市化進程千篇一律。
城市不因高樓大廈而成為城市。城市因為人群聚集而成為城市,因為熱愛生活的人們而成為色彩斑斕的城市。
在為期兩天的音樂節中,7.6萬人涌進了欽州三娘灣,和音樂一起狂歡,這其中更有30%的人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他們將帶著關于這座城市的美好回憶離開,這座城市的名字,將永遠在他們的記憶里和那些美妙的音樂相伴。
一座城市因此而與這世上的許多角落產生了聯結,一座城市因此而與許多人心中的愛產生了聯結。如同趙雷歌唱成都、痛仰歌唱安陽、Michael Jackson歌唱Chicago,音樂讓一座城市變得斑斕。
以本次音樂節為起點,欽州還將全力打造“中國·海洋音樂旅游之都”、“中國—東盟音樂基地”的城市名片,力爭早日成為《中國—東盟音樂產業大會永久舉辦地》和《世界音樂產業泛亞論壇永久舉辦地》,爭取早日在欽州舉辦“中國—東盟音樂產業發展大會、世界音樂產業泛亞論壇、世界音樂之都城市大會、世界音樂旅游大會”。
愿每座城市,都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攝影:李樂為/鹽鹽志/謳陽/龔源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