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熱播 吳剛揣摩角色演戲一條過
在湖南衛(wèi)視熱播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吳剛 出演的是京州市委書記
人民的名義劇照
揣摩角色 上網(wǎng)看視頻 線下啃劇本
在民的名義劇情中的演出李達康之前,吳剛的代表角色是《潛伏》中的陸橋山,其實那時他原本要演最有戲的反派李涯,終因檔期問題陰差陽錯演了這個自己并不太喜歡的角色。無論是陸橋山還是李達康,從演員的角度來看,身在官位都要喜怒不形于色。“這些官員怎么演啊?開機儀式的時候,我曾經(jīng)問過周梅森,我說您能給我提供點信息嗎?李達康這個人物的切入點怎么進?不過劇中的角色太多了,我們聊得很簡單,沒有太深入。”
吳剛接下來能做的只有自己啃劇本,不止三遍五遍直到熟讀吃透。此外,吳剛還到網(wǎng)上看大量的“省領導開會、接見”的視頻,只為從里面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每個人物都不一樣,有的人性格非常豪爽,有的人四平八穩(wěn),完全不一樣,完了以后我挑點色彩,可以用到這個人物當中。對于演員來說,你要想做到角色是什么樣,一定要對他們有所了解,不能旱地拔蔥,瞎造肯定不行。有些臺詞拿不準時,一定要請周梅森來,因為官場當中的語言可能有一定的套路,可能我們不知道。比如,上下級如何稱呼,是達康書記還是達康同志,這個不能錯,它是有規(guī)矩的。”
那么劇中的市委書記李達康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尤其是第一集中,一條線索是省委班子緊急開會討論對副市長貪官
塑造過程 發(fā)型求突破 臺詞靠傻背
在大多影視劇中,凡是涉及到官員通常都是臉譜化的功能性角色,或正或反,不太容易讓人記得住。為了打破以往的同類形象,吳剛先是在發(fā)型上“大動手腳”,從背頭到分頭到寸頭,一種一種去試,最后確定了寸頭。“反正男人的發(fā)型就那么幾種,開拍前頭一天試到晚上十點多,最后我忽然覺得寸頭應該靠譜。對于演員來說,從化妝開始就是進入人物的創(chuàng)作過程,我一睜開眼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物已經(jīng)有了,不再是吳剛了,我心里就踏實了。”岳秀清在一旁補充說,“其實吳剛的頭發(fā)有點卷花頭,特別不容易弄,現(xiàn)在弄這個
在造型上找到感覺后,吳剛面臨的挑戰(zhàn)就是很多開會戲份大段大段的獨白。雖然有著多年的話劇功底,吳剛直言還是馬虎不得,臺詞就是要傻背。“我熟讀劇本的程度,比如說明天要拍第36集40場,我能知道這場戲是說什么,大概的臺詞是什么樣,我都知道,必須熟到這個地步。因為電視劇不會順拍,隨時可能拍最后一場,那一定要知道前面是干嗎的,中間有幾個點、幾個段落。這個功夫怎么下?就是笨招,要讀劇本,工夫活兒。”
如今回憶起來,吳剛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18分鐘的“懶政學習班”的獨白戲,“一條過,沒有NG。”即便主創(chuàng)們都知道一氣呵成的不易,然而因為場景略顯奢華的問題,導演李路 最后決定另尋場景重新拍攝,在選定南京一所普通小學的教室后,吳剛這場18分鐘的獨角戲只得又來一遍。
導演李路每每收工都會跟岳秀清夸贊吳剛的大段臺詞特別棒,岳秀清覺得這恰恰是話劇演員的優(yōu)勢,“其實對于我們話劇出身的演員來說,要有大段的獨白會覺得特過癮,因為我們在舞臺上已經(jīng)錘煉過了,大段的獨白會更顯出節(jié)奏感和抑揚頓挫,會顯得更有張力。”在小鮮肉們拍攝不背臺詞、后期全找配音的大環(huán)境下,《人民的名義》還是同期收音,老戲骨們飆臺詞、飆演技的拍攝氛圍已不多見。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