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敬請關注!
簡介:當遙望星空時,橫貫天際、蔚為壯觀的銀河總能讓人們欣然神往,思緒萬千。仔細觀察的話,我們也能看出銀河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顆星星所組成的。在天文學中,我們把這種由千百億顆恒星以及分布在它們之間的星際氣體、宇宙塵埃等物質構成的,占據了成千上萬億光年空間距離的天體系統叫做“星系”。我們的太陽就是銀河系中普通的一顆恒星。銀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過各種方法,人們已經觀察到的星系已經有好幾萬個了!不過,由于距離太遙遠,它們看起來遠不如銀河那么壯麗。借助望遠鏡,它們看起來還只像朦朧的云霧。離咱們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麥哲倫星云和小麥哲倫星云,距離我們銀河系也有十幾萬光年。一般地,我們把除銀河以外的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星系在早期曾被歸到星云中,直到1924年,在準確測定了仙女座星云(現應嚴格稱為“仙女座河外星系”)的距離后,星系的存在才正式確立。星系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粗略地劃分出橢圓星系、透鏡星系、漩渦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等五種來。星系在太空中的分布也并不是均勻的,往往聚集成團。少的三兩成群,多的則可能好幾百個聚在一起。人們又把這種集團叫做“星系團”。星系和它內部的恒星都在運動中。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同時太陽也在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而同時銀河系作為一個整體,本身也在運動著。在星系內部,恒星運動的方式有兩種:它一面繞著星系的核心旋轉,與此同時還在一定的范圍內隨機地運動(科學家稱之為“彌散運動”)。星系的起源和演化,與宇宙誕生早期的演化密切相關。一般看法認為:當宇宙從猛烈的爆發中產生時,大量的物質被拋射到空間中。形成宇宙中的“氣體云”。這些氣體云本身處在平衡之中,但是在某種作用下,平衡被打破了,物質聚集在一起,質量高達今天太陽質量的上千億倍!這些物質團后來在運動中分裂開,并最終形成無數顆恒星。這樣,原始的星系就形成了。一般認為星系形成的時期在一百億年前左右。而關于星系的演化,歷史上一度曾把星系形態的序列當成演化的序列,即認為星系從橢圓形開始,再逐漸發展成透鏡型、漩渦型、棒旋型,最后變成不規則型。這種觀點今天已基本上被推翻。目前的看法認為這一過程與恒星形成的力學機理相關,但也仍然停留在假說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