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
香港媒體評選出“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
香港電臺“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
鄭少秋原名黃可中,后隨繼父姓改名鄭創世,廣東臺山人,父親執教于鄭少秋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繼父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教授,于他十幾歲時病逝。世代書香之家,生父家中有十位兄弟姐妹。繼父家中有一弟兩妹。身為老大的他需要擔起家庭重任。但鄭少秋從小不喜歡讀書,中文很好。卻對表演情有獨鐘。少時的鄭少秋未走其父親眼中讀書的“正途”,卻對表演情有獨鐘,16歲便投考演藝培訓班。1963年開始,鄭少秋先后考入大喜、同文、南國(邵氏)訓練班。其間,鄭少秋曾師從良鳴(時任香港話劇團長)學習表演。
1966年主演第一部電影《黑煞星》正式出道。
1967年,鄭少秋代表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參加香港話劇比賽,以其主演的話劇《手足情深》獲得“最佳男主角
獎”。同年,鄭少秋拍了第一部由他擔任男主角的電影《黑殺星》。 1970年,鄭少秋進入香港無線電視臺(TVB),先是主持《弦韻寄心聲》音樂節目,并在《歡樂今宵》節目中演出,后來出演電視劇并為電視劇唱主題歌。
1971年參演個人第一部電視劇《冷暖親情》獲TVB“最有前途新人銀獎”,同年被《華僑晚報》觀眾票選為第一屆“十大電視明星”。這年同時發行個人首張粵語專輯《愛人結婚了》。
1973年,TVB拍攝首部彩色長劇《煙雨蒙蒙》,秋官出演男主角何書桓,并為該劇配唱同名主題曲,開創了香港電視劇主題曲的先河。
1974年,鄭少秋獲得十大電視明星獎。 1976年,TVB開拍金庸首部武俠名作《書劍恩仇錄》,鄭少秋在其中一人分飾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個角色。
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鄭少秋飾演張無忌,其大俠形象更加深入民心。金庸先生曾題字贈予鄭少秋:“熒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
1979年,TVB開拍古龍名著《楚留香》,鄭少秋飾演楚留香,該劇1980年代初在臺灣播放。
1984年,鄭少秋就在香港紅館舉行過首場個人演唱會。鄭少秋的多張唱片榮獲香港“白金唱片獎”或“金唱片獎”,其中《倚天屠龍記》、《誓要入刀山》、《楚留香》、《輪流轉》、《做人愛自由》等歌曲入選年度“十大中文金曲”。
1992年,鄭少秋劇集《戲說乾隆》在內地播放,該劇不僅讓內地觀眾認識了鄭少秋,也開了內地“戲說歷史劇”的先河。同年在《大時代》中鄭少秋飾演性格極端的丁蟹。 1993年以后,鄭少秋陸續為TVB拍攝了《笑看風云》、《天地男兒》、《新上海灘》等多部大制作長劇,這些劇集在內地多次播放。
1995年的《香帥傳奇》,鄭少秋再次出演楚留香,該劇亦成為1995年臺灣收視之冠。
1998年開始,鄭少秋先后受邀主演了內地電視劇《清明上河圖》、《流星?蝴蝶?劍》等。
2004年鄭少秋出演由方俊華執導的情感片巨作《紅杏劫》,與鄧萃雯合作。
2006年,第29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鄭少秋獲頒香港樂壇榮譽大獎“金針獎”,肯定了他對樂壇的貢獻。 2007年,香港媒體評選出“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鄭少秋一人獲得七個經典角色。同年,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鄭少秋受邀主演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香港回歸十年歷程的電視劇《榮歸》。
2009年,在海峽兩岸正式開放影視合作政策之后,鄭少秋受邀主演祖國大陸第一部公開赴臺灣拍攝的電視劇《神醫大道公》,該劇獲得"001"號入臺拍攝許可證,開啟了海峽兩岸電視劇合作的新模式。
2011年至2013年,秋官多次到內地參加綜藝節目,如《舞林大會》《舞出我人生》等。
2014年02月,在《國色天香》演唱一曲黃梅調《訪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