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江大河》研評會在京舉行 探索打造現實主義精神力作新方向
《大江大河》 研討會
12月26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承辦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研評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研評會從中國電視劇創作的宏觀角度對現實主義題材創作進行了深入探討,總結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并提出了對未來影視劇創作的系列建議。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李舫,《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蓉,傳媒內參主編,《電視指南》雜志副社長、執行主編溫靜,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陳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內容管理處副處級調研員陳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內容管理處干部戚雪,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視員王瑋,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軍,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SMG重大辦主任陳雨人,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廣電處處長游海洋,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金維一,東方衛視中心總監、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SMG影視劇中心黨總支書記衛華,北京電視臺影視劇中心副主任嚴澍等專家、領導及播出方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評會并對《大江大河》進行了熱烈的研討。會議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主持,《大江大河》導演孔笙、黃偉,編劇袁克平、唐堯,制片人侯鴻亮也參加會議并分享了創作感受。
這部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影業、SMG尚世影業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作為獻禮改革開放40年的劇作《大江大河》,講述了1978到1988年間,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國營、集體、個人三種不同的經濟形態中,分別以
口碑引爆多圈層追劇熱潮 用現實深度彰顯時代精神和文化自信
在會議上,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率先發言,他表示《大江大河》是一部用現實深度彰顯了時代精神、文化自信和展現改革開放偉業的精品力作,是一部有溫度的好劇,要感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主創團隊歷經千辛所奉上的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時代劇作。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視員王瑋稱《大江大河》呈現了一個時代的濃濃縮影,是一部具有歷史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濃度的佳作。隨后導演孔笙作為主創代表發言,談及制作《大江大河》的初衷,他表示正是被小說中所呈現的時代感和真實感所打動:“我們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也是受益者,所以是帶著一種真誠的情感來做《大江大河》。”
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軍,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SMG重大辦主任陳雨人,北京電視臺影視劇中心副主任嚴澍分別介紹了劇集情況、收視情況以及播出情況。王建軍在發言中提到,藝術創作來源于民,取得于民,《大江大河》喚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陳雨人也表示,《大江大河》所引發的‘年代出圈’正是基于本身扎實的現實主義內容,“劇中所描述的歲月身影和時代寫照會引人關注從而產生共鳴”。《大江大河》自12月10日播出至今,收視率一路領跑,截至目前,豆瓣評分穩定在8.9的高分,是2018年至今為止播出的國產電視劇中評分最高的一部。隨著劇情的進一步深入和口碑的持續發酵,該劇收視率還在不斷攀升,在網絡討論中也獲得了井噴式的好評,對此嚴澍表示“觀眾討論的不是流量明星,而是劇情的走向、人物形象、演員的演技,甚至是劇中反映出的深刻的現實意義。”
專家學者闡述觀劇體悟 “宏大格局+典型人物”細刻現實主義
研評會上,到場的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自己對《大江大河》的觀劇感悟和思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表示,《大江大河》能從數部獻禮片中脫穎而出,第一點是劇集本身格局宏大、勻稱和堅實,在大格局下講小人物,通過他們的生存狀態、情感生活、生存境遇去展現時代的改革;第二點是細節真實,通過環境、道具、人物造型去帶出來那個時代和生活的氣息;第三點則是精神的深度,這一點在主要人物宋運輝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人物真正貫徹落實了以“實事求是、不斷發現”為靈魂的科學精神。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則站在“現實題材劇作手法”的角度稱道《大江大河》貴在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一個歸位。《大江大河》并沒有流于表面地表現現實生活,而是直面回應改革時期社會時代發生的巨大變遷,對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揭幕、開啟,艱難過程都做了自覺生動的描繪。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表示,無論是眼光相當挑剔的網友,還是閱片無數的與會專家,都對該劇表達出了廣泛的贊譽與好評:《大江大河》基本上是獻禮劇當中評價最高的,也是網上輿論評價較高的劇之一。為何《大江大河》能取得這樣的好口碑好成績,李京盛總結出三點。第一點,是人物的真實感;第二點,是對情感與人性的呈現,把人物“寫活了”、“寫真了”;第三點,則是細節的豐富程度。“《大江大河》做出的所有藝術開掘,都是中國當前現實題材提升質量最欠缺的地方。”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以“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一面三棱鏡”為題抒發了對《大江大河》的感想,他認為,《大江大河》體現出了“一種開拓的立體史觀”“一種積極的變革史觀”“一種冷峻的浪濤史觀”,更是“建構起一種深厚的心功史觀”。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李舫同樣對《大江大河》史詩般的氣質與細致精彩的藝術手法表達了充分肯定:“像這樣好的穿透人心的一部電視劇的出現,我覺得是對我們現在所說的觀點高度撕裂、意見高度撕裂現象的一種有力回應”。《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大江大河》值得關注的是它以獨特的視角展現改革開放中人的變化,“如何從蒙昧狀態中逐漸覺醒,如何實現理想與現實的對接,如何面對改革大潮中泥沙俱下的亂象,如何面對自己內心等等。這個作品在思考我們所付出的代價,走過的彎路,我們失去和得到的。”而《大江大河》一直傳遞的,也正是一種斗志昂揚、充滿希望的精神。《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則盛贊《大江大河》具有史詩品格:“只要體現了民族品格、歷史品格和悲情品格,我覺得它就具備史詩品格的氣質。”
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矢志前行不忘初心
提及《大江大河》為何會引發如此廣泛的情感共鳴,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與其他專家學者表達了相似的感受:“我認為《大江大河》更能夠觸動普通觀眾的精神敏感,它確實是把鏡頭直抵人物的人心,表現人的心靈史,凡是成為了心靈史的作品,它一定會在這個藝術發展的歷史上占據重要位置,留下它的價值。”他認為,電視劇講好中國故事,主要是藝術家運用電視劇的藝術語言體系構筑情節,連接情節,然后來展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同樣,
在本次研評會的最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也對該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節點,我們希望以《大江大河》為代表的一批電視劇播出,通過回顧我們所走過的不凡之路,重溫激情燃燒,重溫責任擔當的理想主義歲月,能夠起到進一步增強信仰、信念和信心的作用。”對于《大江大河》,毛司長的“多個好”高度凝練了對該劇的贊譽之情,檔期好、主題好、故事好、人物好、演員好、質感好、合作好、平臺好、宣傳營銷好,從前期籌備到如今播出,正是每一個環節的一絲不茍、潛心耕耘,才能有如今被廣大觀眾高度認可的《大江大河》。再過幾天就會迎來2019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談及未來幾年的劇目規劃與創作,毛司長也寄語:“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些故事都能夠匯聚成中國精神的大江大河,啟迪心智,真正為觀眾所喜愛。”
電視劇《大江大河》目前正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黃金檔熱播中,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會員22:00跟播衛視,非會員次日22:00更新。隨著劇情逐漸走向白熱化,一波又一波的劇情高潮也即將來襲。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大江大河》研討會《大江大河》研討會_副本北京電視臺影視劇中心副主任嚴澍導演孔笙發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視員 王瑋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軍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胡勁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