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盡頭是草原》展現草原般遼闊的民族大愛
由爾冬升執導,陳寶國 、馬蘇 、阿云嘎 等主演的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正在公映。這是一部根據“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劇情片,通過兩個家庭在那個時代的不同際遇,刻畫了以薩仁娜為代表的內蒙古牧民們,用金子般的心,接納并收養了“三千孤兒”的過程。隨著情節的展開,觀眾們充分感受到了遼闊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性人情的溫暖之美和連接起上海和內蒙古兩地養育之恩的民族大愛之美。
影片從1959年說起,新中國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短缺困擾著全國各地,大批孤兒的溫飽問題迫在眉睫。為此,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主動請纓,3000多名南方孤兒被送往物資相對有保障的大草原,與當地牧民組成了新的家庭。“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政府主席烏蘭夫的承諾擲地有聲,一段值得銘記的歷史佳話就此展開。
影片敘事采用的是公路片的模式。陳寶國飾演的杜思瀚在退休后查出患有腦瘤,他的生命只剩下六到九個月。為了完成躺在病床上的媽媽尋找六十年前被內蒙古牧民收養的妹妹杜思珩的心愿,他踏上了內蒙古這片土地……
影片的重點不是展示收養的過程,而是這些“孤兒”被收養后如何融入牧民家庭的過程。這并不是“雙向奔赴”的過程,由于孩子們都很小,他們無法理解父母在當時特定條件的痛苦決定。尋找親生父母,成了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執念”。影片緊緊抓住杜思珩的倔強個性展開,她一開始不想被牧民領養,但后來主動跟著薩仁娜回家,并逐漸適應了牧民的生活。后來,杜思珩任性地騎馬離家出逃,要扒火車回上海,結果跟小伙伴陷入流沙中。關鍵時刻,薩仁娜的兒子那木汗救起她,但他自己卻被流沙吞沒了。可以說,杜思珩每一次成長的背后,都是薩仁娜一家的無私關愛和默默付出。尤其是那木汗的死,雖然他的父親伊德爾內心充滿對杜思珩的憤怒,但他依然說出了“永遠不會拋棄你”的承諾,并告訴杜思珩,“你要替他活下來”。這份寬容和氣度,真的讓人動容。
《海的盡頭是草原》借哥哥杜思瀚的視角展開,也是一次救贖之旅。當年杜思瀚偷聽到母親要在他和妹妹之間選擇一個“體弱的孩子”留下來,于是他小小年紀就故意跑到大雨中被淋,結果很快就發燒病倒在床上,最終杜思珩被母親送到了福利院,這才有了她后來的際遇。在人性的波瀾下面,觀眾們看到了杜思瀚真誠的懺悔和對妹妹的愧疚。他把自己的生命感悟講給開車送自己的年輕司機聽,希望他跟自己的弟弟和解。這是一次愛與諒解的傳遞和接力,拓寬了影片的思想內涵。
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塑造了薩仁娜這樣一位心中有大愛、溫暖善良的母親形象。不管小時候杜思珩有多任性,她都從來沒有想要放棄她。影片通過杜思珩一開始吃不慣奶豆腐、為杜思珩專門建廁所等情節,來刻畫這位母親溫暖耐心的性格。她的堅韌和寬容,最終融化了杜思珩的心。
《海的盡頭是草原》讓人想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它的感動不是暴風驟雨式的情感傾注,而是來自于涓涓細流式的抒發。片中草原上的牧民們淳樸善良,豪爽大氣,他們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人性之美,民族大愛,再配上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組成了一曲曲清新雋永的贊美之歌,帶給觀眾久違的感動。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