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兒》主演劉奕君:我喜歡農戰山這種有變化的人物
“農支書外冷內熱,質樸暖心,這么可愛的村支書給我一打,得不得?”近期由楊蓉 、劉奕君 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正在央視一套熱播,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劇中,劉奕君飾演的村支書
談新劇:《大山的女兒》熱播,但是我自己沒敢看
問:是什么契機和緣由,吸引您接拍了脫貧題材劇《大山的女兒》?
答:2021年春天,我認識很多年的一位朋友王小山找到我,說有一部真實人物改編的電視劇,想找我合作,我當時在媒體上看到過這個人物,對黃文秀有印象,所以就接觸了這個項目。也是因為這是根據一個真實的人物改編的吧,制作人嚴從華先生給我講了這個項目的初心,我也看到了很多黃文秀生前的資料,還是很敬佩這個人物,而且這類題材也是我從來沒嘗試過的。導演雷獻禾和女主楊蓉讓我覺得這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電視劇,所以決定加入。
問:《大山的女兒》播出后,您飾演的農戰山特別受歡迎,觀眾都覺得他外剛內柔,幽默暖心,細微表情很豐富,特別接地氣。您怎么理解農戰山這個角色?
答:我當時看劇本的時候,了解到農戰山這個人物還是覺得很有意思。他是廣西最貧困的一個小山村——百坭村的黨支部書記,以前是一位退伍軍人,所以這個人性格里的倔強和他的環境、經歷都有關系。
從戲劇結構上來說,他和女主黃文秀是很對仗呼應的一個人物。前半段劇情中,他是黃文秀最大的阻力。但是隨著劇情進展,他通過自己的觀察,逐漸對黃文秀有了改觀,也在實際的事件中逐漸對黃文秀有了理性的認識,同時被她的真誠所感染。所以他逐漸變為最支持黃文秀的力量,幫助黃文秀開展工作,也幫助村民們理解黃文秀的舉措,真正幫助大家扶貧,把扶貧落到實處,并用到了很多新時代的新方法。這是他從懷疑走向欣賞,走向理解與支持的過程。對于演員來說,我很喜歡這種有變化的人物。
問:這是您第一次飾演農村干部嗎?相較于以往塑造的角色,這次演村支書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您又是怎么克服解決的?
答:確實是第一次嘗試這種當代農村題材。農戰山和那個村子的生活距離我們有很大距離,但是和我以前塑造比如古裝的人物,或者是小說里虛構的人物又不一樣,這個角色他必須要很真實。因為他的原型都還在那里生活,而且他的時間和我們是平行的。所以對我來說,去塑造他的真實性,全方位演一個現代的農民是最大的挑戰。所以這個劇最近在熱播,但是我自己都沒敢看。看了一些網友的評論還很認可我這個角色,這是讓我很驚喜和很開心的。
談表演:和村民一個樣,一點不違和,那就對了
問:這部劇有一個特色就是全員用“廣西普通話”表演。劇中,農戰山的方言自然真實,特別是那句“癲”,很地道,廣西味十足,贏得了很多廣西觀眾的認可。拍攝之前,您是不是在方言學習這塊做了很多準備?
答:地道么?能說地道我太開心了,剛接觸這個項目的時候確實也挺為這個口音發愁的。因為我是地道的北方人,南方的“廣普”其實差異真是很大的。我們圍讀的時候有好幾位演員本身是南方人或者是廣西周邊或者就是廣西人,但是他們的口音還要被糾正。我當時也覺得壓力還是蠻大的,但是語言就是一個環境吧,當你在那里住上一段時間,你聽身邊人說話,大家交流都是這個味兒,自己再找到一些他們發音和語調的特點,或者是一些很有地域特色的口頭語,你慢慢就會被帶入,就能說了。現在看到很多網友也會說:“得啊”,“得不得?”,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好像大家都在我們百坭村,來嘮家常了。
問:劇里有兩場戲令人印象深刻,一場是您憤怒燒掉度假村的項目書,跟黃文秀起沖突;一場是為了保護砂糖橘樹不被砍,情急之下鎖住了蒙昌龍的脖子。這兩場戲是怎么拍的?拍《大山的女兒》,還有哪場戲讓您印象最深,為什么?
答:這兩場戲正是農戰山從反對轉變為維護黃文秀的一個過程。對于農戰山來說,雖然他是這個村子的支書,但是他首先是這個村子里的村民。我處理這個角色的時候會去揣摩他和黃文秀不同的立場和視角,根據人物的實際情境和感覺去發揮。
我還記得有一場后面的戲,黃文秀和村民們喝多了酒,我們幾個要把她帶回去。她那場是演她完全喝到不省人事了,農戰山沒辦法,只能把她抱起來。我記得當時是要從小溪的一端下去再穿過梯田,我踩著石頭過河,上了對岸走過好幾道梯田才能走到公路上。當時那場戲導演一直沒有喊停,感覺拍了兩三分鐘吧。楊蓉雖然沒有多重,但是她演一個完全喝醉酒的人重量的感覺就不一樣了。我抱著她又要走一段那樣的路,最后要是沒有陸玲老師在我后面推一下我的腰真是感覺堅持不住了。楊蓉后來還笑著夸我:支書,可以哦!那場戲給我的感受就是好演員真的是需要有一副好身體,哈哈。另外,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結尾的時候,黃書記走了,我們開慶功宴,但是她卻不在了,那是情感最深最濃的一場戲。拍的那天,天上的太陽有著不同以往的光暈。我心里會想,她應該是在看著我們在懷念她吧。
問:穿迷彩服、黃膠鞋,頭戴草帽,騎著小電驢。這是劇中農戰山的造型。這樣接地氣的村干部造型是您特別設計的嗎?
答:這個戲的造型,不用去“設計”,而是要去貼近實際,當地人怎么穿,我們就怎么穿。穿上能感覺在村子里走,一點不違和,和村民是一個樣子,那就對了。記得定妝的時候,我們先開始拍了幾套。我穿著T恤、襯衫,這些也都是服裝組在當地市場上買的。但是后來導演過來一看說不行,你這樣還是太帥了,不像村里人。因為農戰山是退伍軍人,我看到別人服裝架子上有一件迷彩外套,我就套上了,又找了雙膠鞋,就這樣第一次從造型上找到了一點農戰山的感覺。另外,我們也穿了一些有民族特點的服裝。至于膠鞋、草帽、小電驢,這些就是當地村民的標配。
談感受:扶貧“扶”的是思想和觀念上的“貧”
問:這次跟雷獻禾導演,演員楊蓉一起拍戲,有什么合作感受?能否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拍攝趣事?
答:這個戲是我第一次和雷獻禾導演合作,他非常認真。在那么艱苦的地方拍攝,他其實克服了很多困難。創作上,導演又是給了我們特別大的空間和自由度。其實最后呈現出來的農戰山,和當初劇本上的人物,我在處理上是有些不同的。但是導演給了我很大的信任和“縱容”,讓我的發揮空間非常大。楊蓉也是,非常認真!這部劇她的工作量非常大,我能感受到她的壓力,她是全情投入到這個角色當中的。
問:演完這部劇最大的感觸是什么?您怎么看脫貧攻堅事業?在黃文秀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答:我覺得脫貧真的是一件很艱巨,但是又非常有意義的事。我們生活在城市,無法有那么真切的感受。當我置身山村,看著還在那里生活的爺爺奶奶燒著柴火做飯,我真的很欽佩黃文秀這么優秀的女孩,她能在北京上完大學后選擇來到這樣的地方工作。她把自己開闊的視野和靈活的思想帶進山村,但是最重要的是,讓當地人理解她,并轉變了自己的思想,這是關鍵點。扶貧其實“扶”的是思想和觀念上的“貧”,這不是一朝一夕和一個人努力就能完成的。黃文秀既有先進的思想,同時最可貴的是她骨子里的韌勁和她對村民們實實在在的真誠和善良,帶領那么多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