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首次出演男一號 魏翔: 要讓別人樂真的很難
42歲的演員魏翔迎來了自己在大銀幕上的第一個男主角,他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中出演一位很軸、情商很低但卻不放棄夢想的“小人物”魏成功,戲里戲外同樣的執著堅守,讓觀眾感受到了“夢想”的力量。影片于2月1日大年初一上映,目前票房已破21億元,成為今年春節檔的一匹黑馬之作。魏翔笑說以后再演這種男一號的話,得鍛煉身體,“因為我在拍攝到過半時覺得很累,在2/3處的,還剩1/3臨界點的時候,是我最累的時候。”
42歲能演男一號已經非常幸運
魏翔曾經飾演過很多經典配角:《你好,李煥英》中的合唱隊隊員,《我和我的家鄉》中的魏村長,《西虹市首富》中“一口吃一頭豬”的教練,《飛馳人生》中的葉經理等。在磨煉了多年后,魏翔終于迎來了作為男主角的銀幕首秀,他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中出演龍套演員魏成功。影片講述魏成功在女明星米蘭的邀請下出演其新片的男一號,卻意外陷入與黑幫的糾葛之中,最終,他依靠著“真誠”的演技、智慧和善良化險為夷。
在魏翔看來,魏成功的性格單純執著,有夢想,有點軸,情商比較低,“他的軸跟情商低有關系,比如說好賴話不分,別人的一些暗示,他可能聽不明白,比較單純,屬于社會競爭力比較低的人。他是比較依賴情感生活的人,特別是自己看重的情感,友情、親情。我甚至想他是不是小時候情感有些缺失。他演戲其實演的不太好,這跟他情商低,融入這個社會的程度低也有關系,他應該更充分的了解人性,人性遠遠比他想象的要更復雜,他只有了解了這些復雜,才能演出更豐富,更有變化層次的表演。”
魏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與魏成功有相似之處,比如單純,“我也比較容易被騙。不過沒有他那么慘,我是一個比較能夠容易輕信別人的人,想法也比較單純,情商也比較低,越年輕的時候越低,這兩年還好點。”
42歲第一次當男主角,魏翔笑說他為這個角色等待了23年,“我從在北京學表演到今年23年,學生時代的伙伴,絕大多數現在都改行了,所以我在42歲能迎來自己第一個電影男一號,回頭看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
雖然演的是喜劇,但是對于魏翔來說,卻是一次非常累的考驗,“我覺得接下來要再是這種類型的表演,如果是演男一號的話,我真得鍛煉身體。這部電影演得已經超越了過癮,對我的體力和精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魏翔說這部電影創作了整整三年,其間遇上了疫情等多種不可控的因素,團隊為了制作這部電影也吃盡了苦頭,以至于在演完之后,自己內心覺得失落,“心里有些空,我如果長時間的演一個角色,就是密度和長度都比較大的時候,演完了好像都是這種感覺。就是處在一個非常緊張的工作狀態,持續時間很久,突然結束的時候會比較空,有點不知所措。”
會說話長得好看點就能當演員,當然遠遠不是
除了體力和精力上的挑戰外,魏翔認為另一個難度是“度”的把握,“它是喜劇片的特定設置,不是一個純現實主義題材,所以要高于生活,但是那個度不能太夸張,始終保持一個準確的度,這就是演的難的地方。特別是剛開始的頭10天,我們第一場戲反復拍了4遍,在那個過程中再找到這個人物的感覺。還好我覺得找到了。”
如何找到“度”,魏翔認為一個是魏成功本人的基調,一個是他飾演殺手的基調,“還有就是在喜劇片中,除了喜劇部分的正常的戲和悲情的戲的時候,抖的包袱的度的拿捏。”
雖然不好演,但是魏翔的心態還是比較放松,“對我來講心態上沒有什么嚴陣以待,拍攝的這三個月除了第一天開機的第一個鏡頭,內心有一些緊張,之后我沒有緊張過,可能我干的年頭長了,心態上已經比較比較放松。”
魏翔透露說第一個鏡頭在正片里并未出現,“是演戰場上的一個士兵,死里逃生地從彈坑里往外邊爬,稍微有點緊張,因為我是第一個拍的主演,所以要按我來定所有人的表演基調,大家要揉到一起。之后不會緊張,因為我知道緊張沒有用。”
魏翔的這種不緊張,得益于他多年的話劇訓練和演出,魏翔說:“話劇練的是基本功和外部表達技巧,像表現力上的鍛煉、心理素質的訓練,但是我覺得話劇表演和電影表演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兩個行當了,電影需要你更準確、細膩、微妙、自然,因為銀幕太大了,你眼神里是什么樣,觀眾完全能夠感受到。話劇舞臺你離觀眾3米以外,我真流淚你都看不到,更多的是通過肢體和聲音來展現,但是這些是表現力上的基本功,練扎實了對拍電影有好處,但是我認為電影的表演要求會更高一些。”
魏翔認為電影就該這么高標準地拍,“而且我覺得演員就應該做到這樣,如果都做到這樣,大家不會對演員的表演有那么多意見。我覺得有太多人不太了解演員,因為他可能看到太多濫竽充數的人,就以為演員全是這樣。大家認為會說話長得好看點就能當演員,當然遠遠不是。”
喜劇里的包袱必須做到漸強,觀眾才能滿足
喜劇片是大受觀眾歡迎的一大題材,但是在受歡迎的同時卻也時常被詬病,稀缺高級的喜劇。對此,魏翔非常認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導演邢文雄說的“喜劇電影首先得是一部電影,然后才是去做喜劇。”
在魏翔看來,喜劇里有悲傷點,悲劇里也有笑點,“就像一桌子菜一樣,你不能都是辣的,得有淡的來襯托辣的,有辣的來襯托淡的,這樣才能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吃。一部喜劇片從開演到結束,比如說你有50個包袱,如果50個包袱的質量是同等的話,你平均分配開50個包袱,這樣的話,就算你每個包袱的質量是相等的,也是一個減法逐漸下降的過程,觀眾看過三個包袱之后,口味會越來越刁,對包袱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所以魏翔認為,如果這個戲里邊只有包袱,就必須做到漸強,觀眾才能滿足,“所以說一部喜劇電影,也得摻雜其他顏色的戲。同樣,為了讓其他顏色的戲顯得更有別的味道,你才得不斷的出包袱,這都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道理。想做到這點很不容易,有時候跟運氣也有關系。包袱也好,精彩的橋段也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長期看電影的觀眾審美已經非常刁,要讓他們滿意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喜劇片。你要讓別人樂真的很難。”
也因此,魏翔認為國內好的喜劇導演不多,“尤其在劇本創作、導演技巧和喜劇部分兼顧的導演真的是非常少。大部分電影從業者掌握純熟的電影表達技巧,但是對于喜劇又比較陌生,咱們國內的專業院校里邊沒有專業教他如何拍喜劇,所以只能是像我們這樣,畢業了之后蠻荒地生長,真正去見觀眾見了很多年,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和觀眾成為老師,不斷總結經驗,來判斷能不能讓人樂。”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