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原地生長》收官,聚焦小龍蝦身價興衰看煙火氣中的經濟發展
疫情之后,被迫暫時停滯的各行各業開始逐步恢復,但是對于曾經深陷疫情“旋渦”的湖北來說,這種恢復似乎要更慢一些。
往年的五月份,是湖北潛江最熱鬧的時節,但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賠錢都賣不掉”變成了大多數蝦農的關鍵詞。面對發展的困境,蝦農們會如何尋找出路?市政舉措又會如何應對?8月31日,紀錄片《冬去春歸》第二季《原地生長》的第四集《攜手同行》正式上線。本集以城市服務者們為落腳點,展現“后疫情時代”下,奔赴在復蘇經濟前線的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們默默堅守、直面困境、無私付出的精神面貌。
潛江,一座被稱為“龍蝦城”的城市,這里的人們以養殖小龍蝦為生。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往年可以賣到三十多塊錢一斤的蝦,今年只能賠本,低至六七塊賣出去。無奈之下,很多的蝦農開始有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小龍蝦被迫滯銷,比蝦農們更著急的,是一些基層的干部。
趙忠海,潛江市后海農場場長。疫情之后,趙忠海積極擔起了減少蝦農損失、提升收入的重擔。雖然也會有部分蝦農抱怨,但他卻執著的堅守著自己那一份責任心。開辟馬路市場、加大調料蝦產品的投入,自從武漢解封之后,趙場長已經連續52天沒有休假,一直奔赴在經濟復蘇的第一線。而除了保證內銷順暢之外,趙場長還不忘指導蝦農開拓外銷市場。在疫情之后,趙場長委托了潛江一位資深蝦商劉貴軍前往成都開拓市場。在老劉的努力奔波和協調下,原本已經被占據的市場也逐漸被打開,雖然困難重重,偶爾也會出現折本的狀況,但總算是能夠給蝦農們一個好的交代。
困境當前,當地政府不僅僅是帶頭人,也是挑擔者。隨著武漢煙火氣的回歸,星級燒烤攤的推出、地攤經濟的興起,曾經一直是地攤管理者的城管們,也開始迎來身份的轉變,現在的他們已經成為了地攤的幫扶者。穩定市場秩序、調節攤主矛盾、幫助商戶支攤、解決安全隱患……這些繁雜的工作已經成為了蔡甸區城管楊隊的日常。雖然偶有市民投訴、誤解,但是楊隊始終保持耐心,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協調。
疫情之后的湖北,甚至是疫情之后的中國,正是因為有很多像趙忠海、楊隊這樣默默堅守的城市服務者,執著的為經濟復蘇奔走,我們才能夠更快地走出“冬天”,迎接后疫情時代的“春天”。
隨著第四期《攜手同行》的播出,紀錄片《冬去春歸》第二季《原地生長》正式迎來尾聲。通過《原地生長》、《繼續生活》、《治愈人間》、《攜手同行》四集內容,我們不僅直觀地看到了后疫情時代普通民眾積極面對全新生活的樂觀態度,以及他們在應對特殊時期過程中散發的溫暖和力量,也了解到了一些默默付出的人的偉大,和他們身上傳遞出來的勇敢的力量。
聚焦后疫情時代,全景式地關注普通民眾與醫療人員、基層城市服務者、教育體系等方面的變化和生活狀態,使得《冬去春歸》第二季《原地生長》在播出之后反響強烈。自8月10日在優酷正式上線之后,《原地生長》便成功拿下豆瓣8.7的高分,在第四集內容播出之后更是拿下8.9分的豆瓣評分,可謂是高開高走。
評分不斷上漲的背后,展現的是優酷在制作、價值堅守方面的用心和堅持。作為一部后疫情時代的紀錄片,《冬去春歸》第二季《原地生長》真正地做到了將鏡頭內的人文精神傳遞到鏡頭之外,它讓每一個看過的人都內心觸動甚至感同身受。與此同時,它也延續了優酷人文一直以來對記錄價值的堅守,并且向人們傳遞了勇敢向前、繼續生活的能量。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