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分賬破千萬的《奇門相術》,重在文戲,警世寓言 ︳專訪導演張濤
直到今天,在張濤自己編劇、執導的影片中,他及他的公司都是最大出資人,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可以保證自己的項目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堅持工業標準。
(導演張濤在《奇門相術》片場,右為“陰陽眼小女孩”扮演者小演員宋曌晗。)
6月25日,幾則核心詞為“陰陽眼小女孩”的剪輯視頻,被各類影視號瘋狂“群發”,在抖音上收獲了4億的播放量,千萬級點贊。
這幾則視頻,來自導演張濤的網絡電影新作《奇門相術》。進入6月,后疫情時期的網絡受眾進入“心理逆反期”,急切擺脫宅家狀態,網絡電影市場也由春季的高潮期回落,暫時進入冷卻期,不少完成度尚可的作品都受到了市場低迷的影響。
于是《奇門相術》被平臺方緊急拉了出來,提前上線,希望對市場信心有所提振。
在短視頻熱度快速發酵后,映前24小時,影片預約量從11萬暴漲至51.5萬。而26日正式上線后,首日票房達261萬,創下了愛奇藝2019-2020年度首日票房的新紀錄,站內熱度峰值高達6198,愛奇藝電影熱播榜、飆升榜等四項榜單均位列第一。
影片上線9天,累計分賬破千萬。
奇幻警世寓言
奇幻題材是網絡電影的重頭戲,競爭者眾,行業參與者既希望在這個大盤中分得一杯羹,但打出招牌、殺出重圍的難度也一年大過一年。
在你追我趕中,頭部從業者們將畫面、鏡頭、特效等硬標準一起推高了之后,所有人都清楚,下一步的競爭點,就是圍繞著故事和核心表達下功夫。
約兩個月前,張濤的另一部新作《民間奇異志》先期上線,這部影片借由古代的人妖對抗探討了人與自然如何相處,人類如何看待自身以及其他物種的現代命題。
同樣的熱度高企,片子上線連續9天位列燈塔數據電影榜單的熱度第一,熱度峰值一度高達9180,好評率95%以上,打破了優酷網絡電影的熱度值紀錄。
而其中一個細節似乎更令創作者歡欣。
“一萬三千多條評論,大約四六開,一半人站在了妖的立場上,一半人站在人的立場上,他們討論劇情和觀點,而不是討論我的制作,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在張濤看來,如何將影片的故事內容做好,怎么才算好,這一定是件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事情,但總會有些基本把握,比如你如果一直讓觀眾置身事外地去看,觀眾一定是出戲和挑刺的,而他們只要跟著你進入到故事中去了,就會自發去尋找共鳴。
《奇門相術》與《民間奇異志》是張濤同時期的作品,同樣承載著他希望借由奇幻這一類型題材去實現的寓言作用。
與其他同時期同類型影片相比,《奇門相術》是少數以文戲為重的奇幻內容,它回歸到了張濤早期“道士系列”的三段式結構,分別以“地生”“天道”“人心”為主題的三個寓言故事,講著世界觀、生命觀、人性觀。
三段式的回歸,并且特意將三個故事放在了三個不同的時代,只以主線人物相士“陰十三”來串聯,這不僅僅是在講一個相士的奇幻遭遇,更重要的是警世。
過度殺生、暴殄天物引發的失衡災害,拒善行惡帶來的生活苦果,公平缺失、教育不善造成的人性向惡,無論在影片中被放在哪個時代背景之下,都有著人們熟悉的影子,有著超越具體時代的跨越性,對當下社會都有著深刻啟示。
“高手在民間,片中埋下的許多隱喻,觀眾們都解讀了出來。”張濤向我們表示。
寓言故事并不是無源之水,比如《奇門相術》中的第一個故事來源于他小時候的“大蜈蚣”民間傳說,第二個故事是受日常觀察到的小孩驕縱浪費現象啟發,第三個故事則取材自一起重男輕女思想所引發的真實法制案例。
不僅是《奇門相術》,張濤幾乎所有作品的創作都要取材自真實的民間采風。
“我的習慣是每走到一個地方,都要去最市井的地方去看、去跟人聊天,三教九流我都聊。我去金三角拍片,要跟當地士兵、保鏢、生意人,甚至幫派聊。我們公司旁就是民俗文化園,去上班我就跟各行各業手藝人聊。功夫都得下在平常。我們創作時就會打開積攢下的這種素材庫,在里頭找故事、找想法。很多真實素材令人匪夷所思,但又有跡可循,而這些恰恰會吸引觀眾。”
對于生命和生存的核心主題以及共性問題的挖掘、呈現,是需要下功夫的,但卻也是可以扛得住時間考驗,在社會中激起回響的。一些問題可能在某一階段只是藏于社會深處,隱而不發,卻并不表示它不嚴重或不在積聚。比如《奇門相術》中所揭示的層層問題,盡管是在兩年前就已創作好,盡管在當時并沒有顯著的社會表象,然而恰巧遇到今年的特殊背景,卻更會激發慨嘆與深思。
“有潔癖”的創作
在市場低迷期,為什么是《奇門相術》被緊急拉了出來?
這自然與它的創作者有關。
張濤被稱為網絡電影的拓荒者之一。
他所編劇和執導的首部網絡電影《道士出山》,以28萬元的小成本最終贏得了2400萬元的票房,成為網絡電影首部爆款,證明了這一內容領域的成功可能性,進而刺激和鼓勵了一批創作者進入網絡電影領域,開啟了網絡電影的繁榮期。
但行業給他的“拓荒”定義卻并不僅限于此。在類型開拓,在工業制作,在商業成功,在行業拉動,多種維度上,張濤都起著“拓荒”作用。
五年間,張濤做出了十余部網絡電影作品,每一部都實現了商業成功,每一部或兩三部后,他就會轉向一個新的類型去嘗試。一方面,他愿意不斷去給行業找些新空間,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創作潔癖。
(演員彭禺厶 與導演張濤自《道士出山》到《奇門相術》,有著多次合作。)
“最早做道士系列,選擇驚悚喜劇路線,主要是在網絡電影新生的時候,想試出一條讓新一批創作者能在這里活下來的路徑。當然在這一嘗試背后,我是提前做了兩年的分析功課,找出了這樣一個內容的空白點。”
“道士”系列打響后,張濤又做了“陰陽”先生系列,兩個系列成為他早期的代表作。但與此同時,市場上跟隨者眾,大量道士、道姑、僵尸出現,項目繁多參差不齊,張濤就轉換了陣地,投向了科幻。
“每一次我去拓展新的類型方向,首要原則就是自己得上足了保險,不能只憑著興趣做,耗費投資人的資金。”
關于“上保險”,首先是找準內容受眾和切入點,比如關于科幻的嘗試,他首先明確的是不做極易產生硬傷的硬科幻,而往網絡中頗有受眾的超自然領域去切,選中的開發素材又是該領域熱點的“營口墜龍事件”。
第二道保險,就是在制作上的應變。此前張濤的驚悚喜劇是小體量制作,重在故事性,而“墜龍事件”要真正做好、要吸引人,特效制作,核心形象“龍”的制作,則是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于是,張濤一下由幾十萬、一百萬的制作體量提升到八百萬制作成本,第一次進行了網絡電影上的大生物特效制作。
《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是2017年的出品,“我們精細到把龍鼻孔的鼻毛都做出來了,片中近景龍的鼻孔一張一合時,你能看到鼻毛的微動”。這部超出當時網絡電影水準的高難度制作,為張濤帶來了多個獎項,并且直至今日,在抖音、快手中搜索“龍”“營口墜龍事件”等關鍵詞,各種非影視類的歷史、典故、民俗號,所配視頻依然是這部影片中的畫面。
對于張濤來說,一個類型題材開發成功后,行業的跟進開發很正常,但許多會“污染”行業和題材的行為,他無法接受,“有不少片子,內容里根本沒龍,它也要設計個龍在海報上騙人,甚至就是直接將我們的龍PS上去”。于是一部超自然題材之后,他就干脆轉身去了軍事題材,帶著團隊去了金三角實地拍出了一部《金三角大營救》——這部片子在2018年被愛奇藝樹了個桿,向其他創作者證明,現實題材、軍事題材也能在網絡電影領域成功。
在數次“開荒”之后,兩年前多轉身回歸到熱門的奇幻題材并接連創作了兩部作品,應和的則是網絡電影的精品化。
一方面是尋求和提升故事的核心表達,在張濤看來,奇幻類型其實很適合于以新奇視角去輕松地傳遞思想價值,于是他將自己現階段希望傳遞的天地人和的理念貫穿在了《奇門相術》和《民間奇異志》中。
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做出制作上的精細與精準。
“比如我拍軍事題材時,我自己通過了國際持槍考試,我清楚演員持槍、射擊的真實姿勢、動作、反應應該是什么。同樣的,拍奇幻,我也要搞清楚陰陽、八卦各種元素。有的影片中,編劇是年輕人,不懂這些元素,導演就跟著本子拍,大家都不去研究較真,比如生門死門都拍錯,但受眾觀眾中有的是高人啊,他們一眼就能看出瑕疵。”
張濤告訴我們,他自己的團隊,以及合作的生態圈中的團隊,會堅持自己的一套工業標準和要求。比如特效師必須跟組,拍攝《民間奇異志》時,大特效鏡頭有1100個,現場每完成一個實拍鏡頭,三個特效師就要上場,一人負責拿相機拍360度的環境,一人拿光球采光,另一人則拿色卡采色。在整個30天的拍攝周期里,特效師現場工作所占用的時間總計會有六七天。
“算起來可能挺嚇人的,但不做這個事情,你就會失去一個環節,導致整體都會不流暢。比如月光照到怪物身上為什么沒有反光?”
直到今天,在張濤自己編劇、執導的影片中,他及他的公司都是最大出資人,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可以保證自己的項目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堅持工業標準。
目前,由造夢師影業、七娛樂影業出品,悅圣影業、泰境影視聯合出品,如娛文化、七娛世紀全案營銷,七娛世紀獨家發行的《奇門相術》仍在愛奇藝熱映中,截至7月8日,影片上映13天,累計分賬已達1152.3萬。這部影片的長尾影響如何,我們仍在保持關注。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