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一家親,《都是一家人》如何用看點與笑點包裹團結內核?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這一當代民族團結奮進的真實寫照正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檔熱播的32集電視連續劇《都是一家人》中上演。《都是一家人》播出以來,在劇情上看點與笑點齊飛,在人物塑造上亮點與萌點同在,在民族情誼增進上沸點與融點皆至,成為了主旋律獻禮大劇中的重要一員。網友紛紛點評道,“被林永健 、郭達 兩位老師的表演感染到了”“全程歡樂追劇,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作品”。
看點與笑點齊飛
矛盾迭出的喜劇小品串燒
在一眾嚴肅的主旋律獻禮作品中,《都是一家人》以獨到的喜劇效果脫穎而出,被網友形容為“仿佛在看一部小品串燒”,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傳遞主旋律,令觀眾在歡快放松的氛圍里更好感受創作者想要傳達的作品精神。
在民宗局,剛從部隊轉業缺乏基層經驗的
如沙爾亮老家年輕人到云海市謀生,阿拉木罕幫其聯系鋪面,最終拉面館開到了馬老板面店附近,引發多方爭執,越永強被調阿佤山;對口扶貧經貿交易會上,庫爾班幫助扎西親戚賣蟲草拿回扣,阿拉木罕斥其不該如此并被誤會“展蟲”,夫妻意見不合發生口角爭執后阿拉木罕離家出走,庫爾班展開追妻之路;越永強為幫助阿佤山發展茶葉經濟,找到妻子
以上三件事,看似各自獨立,又有相互牽扯,可謂環環相扣、一波三折。除了通過種種矛盾不斷積聚最后解決,再積聚再解決,形成源源不斷的看點,《都是一家人》故事中種種出人預料的意外巧合、別出心裁的表演詮釋更是形成了該劇無處不在的笑點。
如為了與各民族同胞打成一片,越永強向庫爾班學習新疆舞卻不料學的是女版;越永強幫庫爾班拆馕坑,阿拉木罕好心幫忙,卻導致越永強破了相;越永強一行人第一次前往阿佤山,卻陰差陽錯被當人販子關進小黑屋……這些“巧合”之間的巧妙設計,配以演員們經驗老辣的喜劇表演處理,令這一主旋律電視劇頓時歡樂感倍增。
亮點與萌點同在
可愛“反派”的多面人性映照
雷厲風行的轉業干部越永強;淳樸熱心的維吾爾族婦女阿拉木罕;處事圓滑的拉面館老板馬有福;好高騖遠愛貪便宜的庫爾班……《都是一家人》為觀眾呈現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身上既有值得發揚學習的閃光點,也有小人物無法避免的種種小缺點,這使得他們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的同時,也為我們真實展現了人性的多面性。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每個形象或許都不夠完美,但這些不完美卻并未阻止觀眾對他們的喜愛之情,反而正是因為這些缺點才造就了他們各自人物性格上的諸多“萌點”。
在外強勢說一不二的越永強,在家也會千方百計哄老婆開心;對外胡攪蠻纏不講理的馬有福,在母親面前也是犯錯乖乖挨打的孩童;一向脾氣暴躁不聽勸的庫爾班,面對老婆阿拉木罕離家出走也會主動求原諒……
整部劇中沒有一個徹頭徹尾的傳統“反派”,他們的每個形象都是既渺小又偉大的,也因此見證了更多人性的“可愛”之處。如當民族美食一條街不得不面臨拆遷時,庫爾班與馬有福成了最大的“釘子戶”,與前來協調的民宗局“斗智斗勇”,但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汶川地震消息傳來,馬有福與庫爾班不但同意了搬遷,還積極主動參與到抗震救災工作中。
起初堅決不肯搬遷的他們,在國家有難時立刻將集體利益放到了個人利益前面,當馬有福熱淚盈眶地說出:“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可見,“視錢如命”并非這個小人物的全部。
沸點與融點皆至
親如一家的民族情誼蔓延
《都是一家人》以云海市為背景,講述了新時代各民族同胞走出邊疆山寨、走進沿海開放城市創業生活,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中結為一家人共同奔小康的故事。雖然劇中精彩故事不斷上演,但該劇的主線始終是圍繞民族團結奮進展開的。
在越永強、沙爾亮兩位民宗局領導的牽頭以及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團結配合下,云海市掛牌成立民族美食一條街、舉辦第一屆對口扶貧經貿交易會、擴建東方民族園拆遷美食街、當選全省民族團結先進示范街,云海市的民族工作開展的紅紅火火。
而與此同時,他們更是以云海市的民族創業實踐為支點,抓住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翹起了更多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希望。在眾人的團結努力之下,云海市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共同發展,民族情誼持續升溫燃至沸點,而當這份熱忱蔓延開來,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點便到了。
一座城,一條街,一家人,“都是一家人”的精神并不會止于他們所居住的那條街或是云海市,而是全中華民族生活著的這片大地。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