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風暴》:恰如其分的規范產品
◎獨孤島主
作為一部本應于2019年上映的典型港產警匪加懸疑類電影,《暗殺風暴》在時過境遷后上映,與較早在內地上映的《掃毒3:人在天涯》比照,無疑有過去數年無法體會到的別樣興味。
首先,兩部電影都是當今華語影壇“最快手”的導演邱禮濤的作品;其次,兩部電影都內含我們習慣欣賞的刺激、火爆場面。這兩點已經足夠在觀眾心中樹立起一整套視聽想象了。第三點,拍竣于2019年或更早前的《暗殺風暴》,主演陣容包括張智霖 、古天樂 、吳鎮宇 ,與今日《掃毒3》的劉青云、古天樂、郭富城,從吸引目標觀眾的角度幾乎是異曲同工,都是自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的所謂“中生代表演陣容”。疫情時代過去,屬于香港主流商業電影的新老交替仍未到來。最起碼,《暗殺風暴》中爆發出澎湃能量的蔡瀚億 ,并未在這幾年中有太耀眼的成就。
香港性
關于《暗殺風暴》可以言說的還有很多:改編自周浩暉的原作小說《暗黑者》,在邱禮濤近年作品中比較罕見地以解謎、推理、懸疑為敘事主要類型選擇,主演之一的古天樂突破性的“三重假定”角色身份,以及具有重要價值的維續環節的“續集”伏筆等等。這些都是足以將邱禮濤與其他華語電影高產導演加以區分的重要特征,令過往圍繞其作品的細節布置與社會議題編排所引起的討論幾乎無從下手。
沿襲呼應非常具體、情節鋪陳極盡偵探推理類型特征的原作,《暗殺風暴》在情節主線上沿用了神秘黑手“Darker”重出江湖,為即將成為殺人案被害人的對象發送死亡通知書,并進而以警方意想不到的方式殺死被通知人的進路。片中所有角色皆被安置在地域化特征明確的香港警察與匪徒較量的情境中,這不僅通過角色本身的設定,還通過在具體的追逃與查案過程中,角色經過的香港大小街道、極具香港城市空間獨有特征的天臺場景等來實現。
雖然這是一部合拍作品,但香港市民一眼可知親切的樓宇與地標,顯證了影片的敘事推進是以“香港性”為基礎的。這也是過往數十年香港電影給予世界影壇最為鮮活的類型片視聽密碼之一:當銀幕上以跟拍鏡頭的類紀實視角拍攝角色在天臺上奔走追逃,耳邊聽得城市里的車水馬龍,教人如何能不想起上世紀80、90年代港產電影中那些充滿彷徨與烈血的場景。
類型化
或許也正因如此,《暗殺風暴》的“推理成分”在某種程度上遭到貶抑,讓位于容易累積集體回憶情緒的演員陣容、似曾相識的表演方式和無處不在的城市靈魂。
影片中多處反轉,無論正面還是反面,依靠的大多是事后的閃回而非事前鋪陳。對古天樂飾演的毀容流浪者黃少平著墨甚多,身份的揭秘則顯得草率。凡此種種,彰顯出導演邱禮濤一貫以類型化剪輯驅動故事的表層創作思路,同時也成為其一以貫之的導演特色。
令本片同《拆彈專家》系列和《掃毒》后兩部拉開距離的,恐怕是地位并不明確的劇作層面依然緊扣“揭秘”展開,而表演亦緊緊跟隨劇作的步伐推進。無論敘事結構如何,整部電影起碼都是在“尋找Darker”這個主題上展開具體場面的。吳鎮宇、張智霖及古天樂在片中順應相應的角色都有妥帖的發揮。張智霖飾演主角羅飛,幾乎由頭至尾都在亡妻死亡事件的陰影中并努力撥開迷霧。吳鎮宇飾演的專案組組長韓灝,后半部陷入Darker布置的羅網。吳鎮宇向來趨于單向度情緒展露的介于“超本色”與“沸度”之間的演出,在此片中發揮得相當合適。古天樂因應角色身份的不斷反轉而完成的“三重假定”調適,較新近在《掃毒3》中的表現,實在高出不少。
最令人驚艷的表演則來自身負喪兄之痛的尹劍的飾演者蔡瀚億,厚積薄發的情緒張力令這個角色成為全片性格最立體豐富的形象。蔡瀚億因戲劇表演背景而在《拆彈專家》中飾演被炸死的黃天諾,并贏得“催淚瀚”之名,他表演張弛有度的特點延續到了《暗殺風暴》,于一眾主演的演出中引人眼前一亮。這部分也是依托影片相對堅實的人物架構完成的。
懷舊心
總之,《暗殺風暴》試圖激活過往港產片年代賴以吸引觀眾的種種類型技巧,加上堅實的小說底子來吸引觀眾。盡管未能以成功的敘事主導全片,但仍將影片的劇作功能鋪設在了場面規劃的細部及演員的表演之中。
“前疫情時代”至今,香港電影表演“無從重啟”的格局,或許是今日的觀眾觀看這部本該在2019年上映的影片的最大感受。在今天,從這樣規模的合拍類型片,尤其是邱禮濤作品中,能夠得到的觀影快感,應該遠遠不止影片的類型架構本身,而更深度地綁定在影片產生的年代與觀看的年代之間微妙的互動與對照關系上。
在此意義上,《暗殺風暴》是一個時代恰如其分的規范產品。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